八月十六日,武林大会正式开始。
一如既往,先是祭典,作为武林中最大的盛会,武林大会的祭奠可谓是隆重而繁琐。着装、礼仪、言语、步骤都有严格要求。
而且祭祀的地方还分多处,除了要祭天祭地,祭拜历代武林盟主和一些名垂千古的侠士之外,还要祭奠“三圣”。
这一点倒是与道教有几分相似,道教以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为三清,而侠士则尊墨子、孔子和孟子为三圣。
“并尊儒墨,以墨为形,以儒为心”,不光是剑门这般,整个武林都差不多。
孔子、孟子不必多说,这二人在中原的地位世人皆知。至于墨子嘛,江湖中人皆尊其为侠客之祖,地位更在孔孟二人之上。就比如说,起初的武林盟主,就被称为“巨子”,而直到现在,不少人也会称呼自己为墨者。在祖庙中,三圣的塑像一直也是以墨子居中,孔孟于两侧。
孔子被人们尊为“至圣”,孟子被人们尊为“亚圣”,这一点在江湖中亦是不变,而墨子呢,则被尊为“嫡圣”,一来有“嫡系”之意,二来也与墨子的名字“翟”同音。
其实按照中原的传统,这么做是大大的不应该,因为谐音即是冒犯,更何况是同音,避讳一事古来有之,秦汉之后更为兴盛,而“嫡圣”一说,甚至连武林盟主之位都是从东晋才开始的。
众人将墨子尊为“嫡圣”并不是没有考虑到避讳一事,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考虑到避讳一事,故而众人才有意取了“嫡”字,说白了,就是要对着干。
当时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首小诗:
“最是腐儒规矩多,一讳万事皆蹉跎。若是孟德为今主,儿孙应该改姓何?”
可见,当时人们对于日渐繁琐的避讳一事已然到了深恶痛疾的地步。
其实,不光是“嫡圣”这个名字,就连整个武林都是“对着干”的产物。
众所周知,两晋朝堂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士子即使才高八斗,虽有雄心壮志,也根本没有报国之路。
而且西晋被灭国后,五胡乱华,中原之地赤地万里。东晋小朝廷偏安一隅,仍不思进取。
朝野上下奢靡之风日盛,阴柔之气日弥。男儿的志向不再是封狼居胥,守土一方,而是求仙问道,高谈阔论,终日服食五石粉不说,各个是浓妆艳抹,毫无男子气概。
正因如此,一众绿林好汉,还有一些乡绅、名门,这才大举“武林”大旗,尚武,尚德,尚贤。而且不时还会聚集一处,以“武”会友,不讲出身,不讲门第,不讲高低贵贱,不讲贫穷富贵,拳头底下见真章,刀剑低下说高低。
开始不过单纯的切磋比试,后来渐渐形成规模,人们便就约定了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