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调方式打发漫长的岁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
西臧地区都还在用传统古老的原始方法来制作佳肴。
周松看着眼前的仁央心中忽然有了几分不忍。
华夏内地早在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讲究起了餐食的华丽,更别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了,那个时候,多少经典的佳肴和菜系早就已经成型了。
举个例子。
商周的时候,内地就已经能够吃到火锅以及闻喜煮饼这样的料理了。
而直到建国前,西臧人民都还在用最原始的吃食方法。
藏菜的复兴和整合,才是真正的任重道远啊。
“西臧第三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西臧的旅游热,使西臧饮食、烹调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新原料不断补充,厨师地位得到提高,烹调技术不断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谱》、青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饮食辞典》、西臧啦萨饭店厨师次仁群培所著的《啦萨地区藏餐菜谱》慢慢揭开了西臧烹调的新篇章,使西臧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闻名天下,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藏民族的饮食特色。”
智能对于藏菜的普及完成了,
周松叹息了一声,事实上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臧饮食才真正的开始进入到现代领域。
而看着眼前仁央的手依旧在碗中拨弄。
周松突然握住了仁央的手腕。
仁央的脸刹那间变的通红。
“周先生……”
周松摆了摆手:“仁央,不要在做了,做其他的吧,这个我来就可以了。”
周松看着碗中沾满了糌粑的仁央的手,上面的皲裂已经被糌粑裹住。
有时候,并不是手工的就是好的,更多的时候,情怀才是人们喜欢手工的关键。
糌粑,为什么不能用机器呢?
看看仁央的手,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周先生……”
杜有才看着周松的脸色,感觉有点不对,似乎周松的心情有点不好。
周松轻笑了一下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事,他转头看向仁央问道:“仁央,你读书了么?”
仁央看了眼杜有才然后轻声说道:“周先生……我家是西边的……那边没有什么学校……”
周松的心中一痛。
西臧已经是华夏最西最高的地方了。
而西臧的西边,那里是珠峰啊。
周松知道,在那样的地方,这些世世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