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明白,真心这种东西啊,大概是天地间最难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与其相信虚无缥缈的真心,不如相信实实在在的利害关系呢!
好吧,如果不去看事情的结果,仅仅把目光投注到事情的最初上去。
“情”字之始,是什么东西呢?
有人是奔着对方的皮囊美貌,青春正好去的。与其说是动心,还不如说是程序性发-情,动心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美好的事物据为己有,甚至是活生生破坏掉。
不可否认,毁灭某种美好的存在,就像是把仙子拉下神坛,的确能给人带来快感,上个世界的变态大概都是这么炼成的,而动情的过程中,未必就没有这个阴暗的元素。
有的人是为了归属感而去,喜欢有那样一个存在,可以全心全意地让自己去依赖,可以不用去面对生活里的各种取舍和选择,一切自有别人替你准备好。
不用选择,也就不会犯错,更进一步,就不用承受耻辱感、羞愧感、无可奈何感的折磨,最终不用承受任何来自良心内外的谴责和压力。
反正选择都是别人做的,就算错了,要对此负责的也不是自己,不是吗?
从这一点上看,归属感是什么东西呢?
江蓠武断地以为,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怯懦和不负责罢了。
因为没有勇气去独自承担生命里的种种,就只能主动地,或者被动地,绑架上一票“志同道合”者。
然后,开始的时候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以增强自信心;结束的时候能够互相指责,互相推诿,以减轻负罪感。这大概也算是另外一种程度上的互惠互利了。
还有的人是奔着能被一个人全心全意地关注,全副身心的在乎而去的,他们常常自认为是“被忽视者”,或者“缺爱的人”,那种被人在乎的感觉,就如同好酒对酒鬼的吸引一样,让他好奇,迷恋,然后上瘾。
那么,这“缺爱”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江蓠觉得,人对他人关爱的需要,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中别人给予的关爱,关注,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关爱,满意。也就是说,自爱,以及他爱,组成了一个人对于爱的感知能力。当其中一方面有了不足之后,就有可能两种情况,一种是此消彼长,代偿性弥补,第二种就是雪上加霜,两者同时减少。
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看法。但江蓠总是近乎偏执地以为,如果一个人足够爱护自己,足够珍惜自己,足够了解自己,大概就不需要再索取现实中的关爱了。
而她以为,这种理想状态,其实就是自强、自立、自信三者呈完美状态时的结果。
如此一来,她就得到了一个诡异的结论。她会动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