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等她回到赵大姐家,就把那些款式的衣服,每样都拿出个两三件,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件了,送到了李威那边,路上大姐夫刘志还不放心的问:“这一万块啊,咱就给人家这么几件衣服,人家能干吗?”

赵清河却说:“姐夫你放心好了,我既然这么做,那就错不了!”

赵清河敢这么做,那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她上辈子虽没上过大学,可到底是读过几年书,比同龄人都有看法,观察的东西也不一样,虽然怎么也逃不脱是个小市民,中年妇女的命,但见识胆识也还是有一些的。

这李威既然能一开口就要一万块钱的货,那说明这衣服的回头客也不少,如今能上大学的那家庭条件普遍都是不错的,不然谁有闲钱共一个女大学生?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赵清河才敢这么做!

衣服送到之后,赵清河收钱走人,一万块进账,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赵清河也成了一个背负三万块钱债务的‘万元户’……

李威那里的衣服卖的的确很快,但价格依旧保守,赵清河送了几趟衣服,实在看不过眼,提议他可以涨一些钱,又给他分析了附近女大学生,李威觉得是那么回事。

你想啊,人家三十几块钱的衣服买个一两件那都不心疼,还在意你这衣服更贵一些吗?

再者说,李威也是打着进口服装的牌子往出卖的,太便宜也说不过去,就这样,李威把店里的新款服装的价格提升到分别为,二十块,二十五块,三十块,和四十块,不讲价,还在衣服旁边写上‘精品’二字,本以为这样的价格会低迷一阵子,却没想到涨价之后,买衣服的女大学生还拖家带口的来买,如此一来,赵清河手头上的衣服根本不够卖,又赶快给远在国外的秦昭国打了一个国际长途,通知他上货,几天后货到了,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而秦昭国在得知赵清河的衣服卖的特别好之后,也格外的有干劲儿,打了两份工的同时还不忘看日语书,自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中旬,秦昭国在国外报了一个夜校,学校有学校现有5个本科教育学部——教养学部、教育学部、经济学部、理学部和工学部,而秦昭国是理学部的新生,其实以秦昭国的知识和学问,能进入这所学校完全是靠自己坚持不懈的精神。

秦昭国这个人,就是有这么一股子韧劲儿,他想,他一定要学成归国,干出个样儿来给偏心的母亲看,也让赵清河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为钱财忧心。

两人远隔着两个国家,却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日子就这么过着,转眼,一九八七年就过去了,年三十这一天,秦昭国远在日本没有赶回来,他在电话中告诉赵清河,他在日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