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写的每一页都在讴歌正义和仁爱,都在诉求和平与美好,都在粉饰天下太平。但归根究底,人类文明的丰碑皆由累累白骨堆砌,历史的长河流淌的通常是无辜者的鲜血。
古人崇尚天圆地方的理念,所以在记载中会稽山呈四方形符合四极六合的建筑风格。我看了看表,明白再过十几个小时就能验证心中的猜想。
包括会稽山在内,《山海经》中记载的几百座山在现实世界里已经难览踪迹。成千上万年前人类在山水之间的活动,仅剩虚无缥缈的传奇断断续续流传。但历史的悲怆和人类文明的悲壮随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复活。古人和后人通过血缘缔结的纽带一直未曾中断。除非后人有意抛弃和背叛历史。
抵达会稽山时是正午时分,晴空丽日,万里无云。
紫塔号徐徐降落时,从空中俯瞰,会稽山是一座四面环水高耸云天的四方型高台,前后左右皆铺设着数千级青色台阶。宽大的高台有几万平方米,皆用黑色大理石铺砌墙,而台中央筑有专供祭祀的四方型红色祭坛,祭坛四周耸立着二十八根雕龙画凤的粗大石柱,令人充满敬畏。
我们在一派肃穆中把花酒和刺客用轮椅推出舱,胡莉早已经在外面等候。她和楚雅鱼依然沿袭着古代女武士的装扮,但她们变出来的三匹马,却只能留在了成山任其自生自灭。
尽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会稽山雄伟的建筑规模仍令我无比震撼。我们推着花酒和刺客绕着红色祭台走了一圈,发现正面的七根立柱分别雕刻着白马、白猿、白狗、白羊、白鸡、白虎和白蛇,左面的七根立柱分别雕刻着七种颜色和形状迥异的龟,背面的七根立柱分别雕刻着七种五彩纷呈的鸟,右面的七根立柱分别雕刻着七种灵光无限的鱼。每一种栩栩如生的雕塑肯定都有不同寻常的寓意,只是我们不甚明了。
站在高台上稍微发挥一下想象力,就会发现在会稽山举行诸侯会盟仪式隆重而庄严。当年各路诸侯从四方络绎不绝乘船而来,熙熙攘攘登上高台的壮观场景不复存在,然而透过历史的缝隙,仍能聆听到遥遥的人欢马叫。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会稽山究竟是大禹为会盟各路诸侯而筑?还是在此之前作为帝王封禅的场所早已筑就?远古时的帝王封禅要符合许多条件,首要的标准就是泽被苍生,恩义四海。举行封禅仪式等于帝王向天地神明昭示天下太平、五谷封登、万民谦逊。并向天地神明为人间永享清平安宁祈福。所谓的封是祭天,禅是祀地。举行祭天仪式必在高台上筑坛,举行祀地仪式必在高台下的水滨筑坛,以会稽山的条件,适合举行封禅仪式。
可是历史以来举行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