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巫贝玛换了一个姿式:“奉了提姆女皇的命,她是米妫女皇的祖母。”
我恍然大悟:“原来摇民国不设立女皇的原因在于此。”
大巫贝玛点了一下头:“所以摇民国的子民也同样视米妫女皇为尊。大傩紫薏愿意和我一起辅佐米妫女皇,这是疆土合一,亲人团聚的大喜事。”
我展颜一笑:“那么以后就依然沿用因民国的国号,取消摇民国的称号吗?”
大巫贝玛摇了摇头:“取消因民国的称号才是开拓未来的明智之举。待难民们安顿好,米妫女皇正式登大位后,会宣布凡为摇民国子民,永世不交贡赋,这样国家才能民富国强。”
听了她的话,我内心无比震动。我想起了现实世界中世居中国南方的瑶族这个族群,确实世代不因时代变迁依附政权,缴纳贡赋,拒绝服瑶役,所以明末清初遭到了清朝政府的大肆镇压,族中的十三大姓把一支牛角锯成十三截,每一支大姓带领族人四处流亡避祸,相约五百年后重聚。为此瑶民佩戴的项链是十三截牛角。
一个月之后,难民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几个难民安置点开始大兴土木,垦殖田地,颠沛流离的人们用满腔热情建造着新的家园,而背井离乡所遭受的创伤正在愈合,只因未来充满希望。
米妫女皇的登基仪式极为隆重,但不奢侈铺张。民众自发地涌到新落成的皇宫前,将水罐中的泉水络绎不绝地倒入一个大水池。
宴会上我们有幸见到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陶制品。这些色泽鲜艳的酒器和餐具,从前我只是在有的考古现场见过残片。
考古出土的文物,陶器的历史价值远在玉器和金石之上,所承载的信息为研究人类上古文明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依据,但是世人往往肤浅的认为青铜器和瓷器才值钱。
一般来说,上古时期的器皿上都有一个或一组独特的正三角及倒三角符号。这个符号有的下面有水纹,真正的意义代表栖山观海,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博大胸怀。
人类制陶的历史十分古老,其中红陶器皿的质量和质地远在紫陶、白陶、黑陶以及灰陶之上。简单地说,陶器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塑器的原料,其次才是铸器技艺,并不是任何地方的泥土和砂土都适用于制作陶器。
摇民国的民众不仅擅长狩猎和耕作,还擅长烧窑制陶。在民间走访中我在一个窑子作坊见到了制陶技艺,我看见几名工匠首先把细筛和稀的泥土搓揉成泥棍,然后把泥棍似盘蛇般一圈圈垒叠起来,然后塑型锻烧。这种工艺我曾在现实世界中哀牢山脉的主峰脚下的傣族村落和瑶族村落见识过,其制作工艺传承至少有八千年历史。可是考古学家们只痴迷于对考古现场出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