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笔。
石素清指向最左处的石壁,喜道:“骏哥,你瞧那四个大字!”龙骏依言顺势瞧去,吃惊道:“独孤九剑!”石素清道:“正是。听爹爹讲,此套剑法乃百年余前一位名叫独孤求败的前辈所创制,他老人家四十岁后持此剑法想求一败而不可得,当年独孤前辈前轻气盛曾与明教高手决战华山之颠,结果误伤我辈义士性命,后悔莫及一气之下,将他惯用的紫葳软剑弃落山谷。
“不久明教第二十九任教主戚天南,找上了门以镇派神功将之打败,独孤前辈因此隐居江湖苦创这套剑法,十余年后欲找戚教主复仇,可惜当年明教与中原各门派大战之后,又被黄裳带宋兵大军围剿,元气大伤早已退避西域深山,独孤前辈复仇无望,便改名‘求败’,挑战中原与西域武林,竟无敌于天下,后来看淡成败名利,埋剑深谷,啸傲山林,世人无一承他衣钵,只道独孤九剑失传于世,没想到果然留在华山。”
龙骏思索半晌,猛然间想起这套独孤九剑的传人不是还有华山的风清扬、令狐冲么?不过那已是三百年后的事了,既然此剑法如此威震天下,岂有不学之理,当下凝神望向石壁,先纵观全套剑法,独孤九剑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
龙骏先从总诀式练起,细心一阅,才知这总诀式足有三千余字,内容东扯一句、西拐一句全不连贯,仅此一招竟有三百六十种变化,而其中每一招变化又推衍第二招、第三招的变化,与《道德经》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颇为接近,而总诀式的要旨又与《九阴真经》上半卷一些心法不谋而合,可见上乘武学也好,宝典也罢,尽管殊不同门,招不类聚,但最终的心旨却殊途同归,同出异名而已。
有《九阴真经》的心法辅助对于其他武林理解便得心应手,前后快慢阅了两遍已将这三千字总诀一字不漏地印在脑海,什么“归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人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林是一变、水火是一变……”看似甚有哲理,实则虚无缥缈摸不着边际,但比《九阴真经》最后一章梵文却又容易记许些。
一个时辰后开始修习破剑式,此招有三百零六种变化,由总诀式生变而来,其旨在于一个“破”字,要知道无论剑招如何精妙,只要有招可寻,便有隙可乘,要破敌剑招,对方须得有剑招给你来破解才成,倘若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高手的境界,但不曾学武之人虽出手全无招式,又会给人轻易打倒,可见真正上乘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