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我买了些奶粉、蔬菜、熟食之类的东西,准备带给外公和外婆。想起外婆,在我接触她的这些日子里,给我的感觉怎么也没有李桦说的煞有介事似的那个样子,虽然嚼舌头根再所难免,她对我的和善我猜完全可能超过了她对李桦的程度。想不出别的理由,也许只有用“寄托”两个字来解释吧。因为外公半身不遂已经有十几年了,全家主事的都是外婆,可以看出来,她从前是个很能干的女性,差不多到现在也是。
从超级市场出来,坐夜班公交车,五站后到了宁武路。下了车不经意间看到路灯下一个模糊身影,好像见过,就在两天前——是“苏尔策”,我独创的代名词,代表了令人厌恶和反感。他没看到我,像个幽灵似的出现又溜开。
进了家门,我清楚地听见外婆发脾气的声音,原因不言而喻。
“这个小瘪三……气死我了……气死我了……”她边说着边看见了我从外面进得门来,随即问我,“李桐,那个人碰见了吗?没骂他几句?”
“哪个人?”我一时没反应过味来。
“噢,我糊涂了,是那个人,那个……”
“是不是我来那天碰到的那个人?一身土不土洋不洋的衣服……”
“就是那个瘪三!”
我一直不清楚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外婆对他如此反感(其实换了谁都会反感的),我是说到底他具体做了些什么?总之我可以猜到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我告诉她我很想知道,如果不介意的话希望她能说说关于“苏尔策”的事情。她起先是嘴里嘟嘟哝哝了半天,逐渐平静下来之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不久以前的事。
那件事是发生在李桦离开以后的第二年,据外婆说,“苏尔策”是她很久没有联系过的一个亲戚,具体怎么论却难以再记起来。他每次来都把外婆叫表姑妈,是否真的是这个辈分无从考证。真实姓名叫吴嘉宝,三十岁出头,以做小买卖为生,总幻想着有一天当上大老板,但买卖却总以失败告终。总之就是个典型上海小男人。至于为什么外婆不待见他,也没别的复杂的原因,只是他看上了这栋房子,无论如何都要买下来。——也许《蓓根的五亿法郎》并不是凡尔纳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在我看来,那里把那个叫“苏尔策”的人写得入木三分!不好意思,说了几句无关的话。——他至少为了这事来这里不下几十次,不管夸不夸张,他倒是锲而不舍,每次都是被外婆几句话骂出来,走得灰溜溜的。
所谓的人生过客,在我理解并非只针对像是吴嘉宝那样只见过屈指可数的次数的人才算是。我的标准永远都是心,比如说卢玲和卢俐姐妹俩之中有一个算是过客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