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宝珠,照亮了长空,笼罩着雪山草原和榆木川。
正是当年沙漠中的奇景,今日,又在这漠北重现。不同的是,塔前一条河流碧波荡漾,几艘盘金朱漆画舫迤逦来去。
朱棣却不觉得奇怪,抬手遥指空中,笑道:“莲花,你看,那是大报恩寺和琉璃宝塔。我建在天禧寺那里。你喜欢吗?”
莲花握紧了他的大手,含泪道:“喜欢。”
朱棣喃喃地道:“我们回江南,去看琉璃宝塔。风铃响起来,清脆悦耳,象你在说话。你听!”
莲花不语,泪水无声地滑落,流了满脸。朱棣的声音越来越低,渐渐闭上了双眼,嘴角弯弯,全是满足的笑容。
良久,海寿大叫一声:“陛下!陛下!”泣不成声。杨荣张辅听到叫声,飞步奔来。几人在软榻前,哭成一片。
微风吹起,空中的宝塔寺院,渐渐云消雾散,蔚蓝的天空中空空荡荡,阳光依旧刺目耀眼。几朵白云冉冉飘过,遮住了烈日。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永乐大帝驾崩于北征途中。
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即“文皇帝”,是赞誉永乐大帝比起武力夺天下征蒙古安南,更大的功业是在文治治国。
继承明太祖的建国事业,将大明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度;完善文官制度,奠定了之后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政治格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元一体化的进程……等等等等,永乐大帝的文治,比起他的武功,更是一个又一个空前壮举。
庙号“太宗”,葬于北京长陵。后来到了嘉靖十七年,明世宗朱厚熜改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上改为“成祖”即“明成祖”。所以明太宗和明成祖,说的都是朱棣。
《明史》赞曰:“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弊。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当然还有一个差评:“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本章已完)
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