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后宫,此时披白挂孝四顾萧瑟,夏日的花红柳绿中处处透着凄凉。
皇帝驾崩的第二天,礼部上奏,按祖训,所有妃嫔殉葬。三十八名妃嫔包括代王生母郭惠妃,齐王生母定妃等,全部殉葬。
孙贵妃本来也不能免,王直在祖训录的角落里找到一条“贵妃,例不当殉”,奏明朱允炆,又和礼部尚书郑谨讨论争辩,孙贵妃才得以幸免。
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的制度,即用人或器物或牲畜陪葬死者,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活人殉葬在最早的殷商周时代就很盛行,特别是君王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甚至仆从幸臣,都送到坟墓中陪伴。之后的秦汉的各代王朝时废时启,元朝时成吉思汗,蒙兀等都仍有大量活人殉葬。
大明建国后朱元璋延续了这一制度,主要是为了严管后宫防止外戚势力,殉葬定为所有妃嫔不涉及大臣。所以也有后世人戏谑明太祖,何必生前费力杀尽功臣元勋,只要改一下殉葬制度,所有大臣殉葬多简单?
而且在当时的道德观中,殉主是件光荣的事情,福及家人亲眷。这个残暴的习俗在明初延续了几代,直到明英宗才废除。
朱允炆缓步走往月华宫。一路行来,四处传来哭泣声。妃嫔殉葬,跟随的贴身宫女也多不能幸免,“自愿”殉主的是大多数,牵涉到后宫几百上千人。
朱允炆听见哭声阵阵不由皱了皱眉,但是祖训和宫制如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抚恤善待这些妃嫔宫女的家人了。
进了月华宫,太皇太妃即原孙贵妃,太后吕氏,皇后马淑仪和宁国大长公主都在。几个人的封号是昨日才册封的,毫无悬念也无人反对。
马淑仪和宁国大长公主见朱允炆进来,连忙跪下迎接,太皇太妃和太后吕氏也微微颔首。朱允炆上前拜见过,坐在一旁,寒暄了几句。
吕氏此时身为太后,已是后宫之首,孀居冷清多年一朝大权在握,颇有扬眉吐气的爽利。见朱允炆特意到月华宫而不是自己住的坤宁宫,心中有些不快,淡淡问道:“陛下今日如何有暇到宫里来?”
朱允炆恭敬答道:“特来给皇祖母和母后请安”。
太皇太妃和吕氏对视一眼,吕太后忍不住,说道:“陛下连日辛苦,听说昨天百忙之中还去了宗人府?”
朱允炆是悄悄跑去看莲花的,虽然没有故意隐瞒,但也没想到这么快太后就知道了。不禁愣了愣,旋即答道:“是。孩儿去看了李才人”。
吕太后哼了一声,宁国大长公主已经嘴快说道:“身犯重罪,她早不是才人了!”马淑仪拉了拉宁国大长公主的衣袖,朱如画住了口。
朱允炆一愣,望向太后。
太后冷冷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