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征路漫漫

来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贡萨加大学两年,我才逐渐适应了美国的生活。

首要的当然是语言的不习惯,出国之后才发现我蹩脚的Chinglish让我想掐死自己。

语言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思维上的不习惯便暴露无疑。西方人的教学方法,实在是一个新的世界,甚至诡异得超凡脱俗。

我的哲学课老师,社会心理学博士约翰•詹金森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詹金森教授是贡萨加大学工会主席,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团结就是力量!中国留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虽说如此,可是当你满怀敬意来到课堂听他传道授业解惑时,他又总能让你形同梦游。

除了是工会主席,詹金森教授还是民间组织“推理爱好者协会”的会长。他的偶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甚至一直宣称,阿加莎•克里斯蒂应该算作美国作家,因为他的父亲是英籍美国人。

这一天的课程主题是“群体效应”。

然而我们按时来到教室,却发现教室活像一个案发现场,被身穿制服的“警官”用警戒线隔开。

起初,学生们面面相觑,心惊胆战。可当大家发现了“警官”帽檐下那张强忍住笑的稚嫩面容时,才发现不过是几个学生假扮的。随后詹金森教授登场,告诉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将以特别形式呈现。

教授带我们进入“案发现场”,素日里平淡无奇的教室被布置成类似于话剧的场景。教室的中央,一个男性“尸体”躺在“血泊”之中----这也太浪费番茄酱了,我心想,偷偷瞥见躺着的那具“尸体”还时不时舔着嘴角的酱汁;“尸体”胸口上有五处“刀伤”;“尸体”附近,散落着刀、纽扣、钢笔、手帕、烟斗等看似与“凶案”有关的“物证”,教室的四个角落随机站着五名各式打扮的“嫌疑人”,同样由教授的学生装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你们的智慧,破解这起发生在教室中的‘谋杀案’。根据‘尸体’情况,现场‘物证’,‘嫌疑人’的‘口供’,从现场附近被发现的五名‘嫌疑人’里,找出真正的‘凶手’。”

这倒是挺有趣的,我看着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在研究过‘尸体’情况以及现场‘物证’后,詹金森教授将大家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对五名“嫌疑人”展开审问。

但是调查过程却不如想象中顺利。随着调查的进行,逐渐发现了“物证”与“嫌疑人”之间的关联。作为凶器的刀是东方所产,指向“嫌疑人”Adam----往返于亚洲和美洲的古董商人;掉落的纽扣来自于一件制服,指向“嫌疑人”Ben----任职于铁道公司的列车员;昂贵的钢笔象征着地位,指向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