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村的村民都姓姒。
人家的村民有个好处,都能接受教育,只不过,你不能参加科考,哪怕你再有读书天赋。
据说原本是可以的,只不过,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某个村长和族长们突然开了这个要求,至此之后,人家村里也再也没出一个童生了。
有些村民是觉得,反正也中不了举当不了官,那还读什么,反正每年朝庭都会拨一定的米粮下来,所以,也有些人是属于在村里混吃等死,游手好闲的。
虽然也有个别是比较上进的,比方说是县城,或者在镇上开家店面,或者干些别的买卖的。
严格说来,一般的穷人家的,特别想把女儿嫁进人家村里,因为能衣食无忧。
倘若能生几个外孙,也能提携下娘家人。
至于富户人家的,压根没想过嫁女儿进人家村。
有了银子,就想要有名声,想要当官的人,哪怕是个童生也好。
所以,守陵村的儿郎们娶媳妇,也属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
相对于姑娘家,人家就比较好嫁多了。
因为守陵村一般村民的条件比较富裕,所以,陪嫁都比较多。
再加上有个守陵村的村民当外公外婆的,人家也是在外面比较好混日子的。
而姒村长,对原配妻子还是挺看重的,不为其他,只为那是年少夫妻,而且那时候,夫妻的感情也是极为的深,极为的好。
成婚十二年,妻子为他生下三男一女,夫妻二人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
因此,哪怕妻子过世,那时候岳父母说要用小姨子代嫁,他倒也是答应了。
岳父母怕以后的继妻会欺负几个孩子,他身为当爹的也怕。
虽然小姨子比自己的长子没多大几岁,可他也答应下来了,就当照顾女儿了。
可哪知小姨子不愿意,那事闹得还挺大的,那时候姒村长的父母还在,嫌丢脸,便给他聘了另外一个妻子。
以后,也就每年的年初三,上午会带着孩子去原妻哪儿祭拜,下午便去继妻的娘家。
因此,大年初三赵老太便带着花水木还有容月去撞自家姐夫了。
其实严格说来,姒村长对小姨子的印像还在当年妻子过世的时候,小姨子哭倒在岳母的怀里。
别的,就再也没有了,因此,当赵老太出现在姒村长面前的时候,他是一愣,等容月上前介绍的时候,他才“哦”了一声。
他以为,赵老太是带着子孙想来多谢他的,他便也没多想。
他也就是一句话,本来他就感觉人家的东西不错,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东家认的干娘是曾经的小姨子。
“姐夫,今儿个,我有事想麻烦你。”赵老太踌躇了半晌才艰难的开口道。
当年的事,是她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