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试探的问了句,陪,还是不陪?小姜说陪,陪多好呀,还能天天看着儿子。十五了,你以为你还能陪多少年。以后找对象结婚了,人家还嫌你罗嗦呢。
华语摇了下头,那再说吧,现在定不下来。就好像要陪的不是顾小洋,不是她的儿子,而是电话对面的小姜一样。小姜说那随你,反正是你的儿子,吃不好住不好,肚子疼,又洗不了澡,是你的儿子遭罪,又不是我儿子,华语你爱陪不陪,儿子是你华语的,一个孩子都是心头肉,你不疼谁疼。反正跟我小姜没啥关系。小姜反过来又说,你看我,我和我们家老吕,一起陪孩子,孩子走哪,我们跟哪。等到他们真的大了,就是你想陪也陪不了了,要格外珍惜现在可以陪的阶段。陪读其实陪的就是一个亲情。小姜一家三口,北京,燕郊,天津,这才几年功夫,转了三个地方。对了,还有南宁。小姜老家是南宁的,他们从南宁带着淘淘来北京也有好几年的光景了,那个时候淘淘也才上幼儿园。顾小洋的幼儿园是在成都上的,他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淘淘也一样。
陪读其实就是陪的一个亲情。小姜的这话,深深扎进华语的心里。但她还想为自己辩解不陪的原因,她对小姜说,你家是女儿,女儿娇气,不像儿子皮实,可不就是走哪你们老两口跟哪。我要是女儿,我天天跟身边。说是这么说,一想到儿子感冒发烧的难受样子,又有点心疼。但一想到老师打电话过来,追问晚自习是否回去上,心里又较劲,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溺着孩子了。老师打电话的意思,是不是在提醒她,感冒发烧算个啥,应该回去上课,甚至应该回去上晚自习,等到晚上22点以后再回家。当然,或许老师只是核实一下,确实顾小洋真的病了,或许问他晚自习是不是回去上,老师也只是到晚自习的时候核对一下同学的人数,虽然高中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但班主任还是担着责任的,他或许担心孩子们去泡网吧,流入社会吧。一想到这里,华语心里无限感激老师打来的这个电话。
华语被这个陪不陪的问题折腾的不成样子。她在临睡前和姚远通电话,又把这事唠叨一遍。姚远还是之前的话,不陪,锻炼他。男孩子就该锻炼。华语又迷茫了。在对待孩子这件事情上,有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真是没有主见。但她真的很佩服小姜两口子,那真是孩子在哪,他们在哪。让华语对小姜两口子刮目相看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对应试教育很不屑,但又不得不遵守这个规则,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在北京上学,他们就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求学条件和将来高考更直接和容易的方式。但他们不太注重死学,如果天儿一直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