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此计甚善。这理教院成立后,就妥托太后多多关照一下。不过,僧正司也好,道正司也罢,就不必全部用方外之人了吧?方外之人都有出身,在处理事务方面恐怕有失偏颇啊。”
小皇帝点了点头。不管佛教还是道教,都有不同的宗派。若是任由某个僧或道把持僧正司和道正司,难免要利用职权挤压其余宗派,扩大本宗派的力量。要防止其势大,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正经官员,让宗派们各自斗来斗去,朝廷坐山观虎斗。
想到这些,小皇帝笑道,“在用人方面,想必相爷了解更多一些。”
宋铮暗道,逄瑛的悟性还真不错,意思让黄元度出面牵制理教院坐大。不过,宋铮还是加了一句,“寺庙道观的清查,如果由各地守备营配合的话,想必会更容易一些。”
小皇帝微微一怔,深深地看了宋铮一眼,见宋铮目光清澈,这才仔细思索起来。片刻之后,小皇帝便想明白了,大笑道,“宋师傅所言甚妙。如此一来,这事儿就更容易办了,而且办得更好!”
小皇帝会意,宋铮并没有为军方或者逄桧说话的私心。宋铮的真实意思是,理教院的事务,将由僧道门人及军政两方共三方的势力掺杂其中,互想监督下,则更易整饬好大齐的宗教事务,而且不必担心到时产生大量腐败的问题。
宋铮接着笑道,“理教院事关重大,微臣建议,最好拿出个章程来。这个办事章程,需要多多征集各方面意见,不但僧道,各部官员及各地文院,都要畅所欲言,礼部和相爷那边,要审定这些建议,择其优者纳入章程中。如此以来,理教院就算顺应民心,省得朝野议论纷纷,不像样子。”
小皇帝更乐了,忍不住要向宋铮竖一下大拇指。宋铮这一招可谓阴损。众所周知,对宗教的看法,历来就十分复杂,很难形成统一的定论。如此一个章程,天下大讨论,必是旷日持久的事。时间拖得越久,就越有利。因为小皇帝十八岁就可正式秉政,距离现在也就两年多的时间了,等到小皇帝正式临朝时,便可亲自决断这件事了。
小皇帝与宋铮之间一番讨论,可谓层层设防。先是去掉鸿胪寺的名称,改为理教院,就把黄娇的要求限制死了,其职能只能局限于宗教这一块儿。第二步,便是在人手方面将黄元度卷进来,不管是僧正司还是道正司,委派正式官员入值,从组织机构限制理教院成为和尚们的后花园。第三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守备营的势力,以强力机构保证寺庙道观整饬的顺利进行。第四步,便是在章程方面做文章,尽量推迟理教院正式行使功能,为小皇帝赢得时间。
这些步骤,可谓环环相扣,层层加码。即便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