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十年官之后,居然才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同知。这种情况,换成任何一个人来看,都是不对劲的。
而根据丁光友进京参加会试的时间来看,曾省吾根本就不用去查就能猜得到,丁光友会落得如此地步,绝对是要拜当时正把持着朝政的严嵩一党所赐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会如此呢。
所以,在知道了丁光友的事情之后,曾省吾对于他是非常只看好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实际上只要稍微去想想就能想得到了。会有这种遭遇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敢于跟严嵩一党人对着干的;而另外一种就是严嵩一党的人看上了,但是他本人却是不想要同流合污,所以被严嵩一党所恼怒,进士出身的身份,被弄到这个地方做了七八年的芝麻小官。
但是,不管这个丁光友是上述两种情况的哪一种,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庸才。而这,就是当时曾省吾在看到了丁光友的卷宗之后所想到的了。
不过,这么看起来,曾省吾这么想倒也是不错。能够敢跟当时权倾朝野的严嵩一党对着干的人,绝对不可能是庸才。而且当时就曾省吾所看到的是,丁光友并没有出事,最多只不过是贬官罢了。可见,要么就是丁光友无足轻重,要么他懂得进退之道,即便是出事了,却也不会招致杀生之祸。
而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的话,如果说丁光友是被严嵩一党的人看上了,但是他誓死不从,才落得如今的这个下场的。那就更加能够说明问题了。当时严嵩一党,在朝中的势力之大,绝对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缘故,很多人都不是被动加入的,很多都是主动去毛遂自荐,毕竟只要跟严嵩套上了关系,短时间之内绝对是能够平步青云的。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既然自动前来的人那么多,严嵩一党的人又不是傻子,眼前有这么多的选择,自然是要挑选的了。所以说,能够被他们选中的人,绝对是有才干的。而能够被他们看中,而主动去找的人,绝对都是有大才的了。
也就是说,即便是曾省吾并不知道丁光友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状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他都绝对是个人才。
在知道了这点之后,曾省吾确实很高兴。毕竟他去四川上任巡抚,心中那可是抱着一股抱负的。也不说他的抱负是公是私,但是他确实是想要大干一场的。而不论他想要干什么,在这个官场上,光是凭着他一个人,那是绝对成不了事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曾省吾,最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得上他忙的人。
关于身份什么的,曾省吾还倒真的并不是太过在乎。不论是作为手下,还是作为他的上官,只要是有本事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