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失眠的司马师会更睡不安稳。不过,像自己那位足智多谋的老爸司马懿一样,司马师对夏侯玄也是干瞪眼没办法,因为他也没有借口干掉夏侯玄。
如果说夏侯玄只是潜在的威胁,那么当朝的国丈张缉,和本来应该是自己亲信的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李丰,就真的大有问题了。
当朝国丈张缉,字敬仲,他的爸爸,就是曹操时代、曹丕时代的西北名将张既。张缉和他的爸爸一样,对行军打仗也有独到的看法,他最早的官职,就是温县县令(河南温县),当时,诸葛亮屡次发动对攻击,张缉仔细分析了蜀军的作战规律,就给当时的皇帝宠臣、中书令(皇帝办公室主任)孙资写了一个对策报告。孙资看完以后,觉得张缉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向皇帝曹睿推荐他,让他做了骑都尉(骑兵指挥官),参加对蜀战争,战后,张缉因为战功,被调入洛阳做了尚书郎(国务院处长)。
在尚书郎的位置上,张缉也做得非常出色,时间一长,连皇帝曹睿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有一天,曹睿特意把张缉叫来,然后叫来一个大仙给他看相,看他能做多大的官。皇帝都特别看好的人,自然好歹也是个侯爵、三公,谁知道大仙看完,却说张缉最多只能做到部长级的官员,曹睿特别惊讶,就问大仙:“张缉这么有大才的人,怎么只能做到这种职位呢?”
做完尚书郎以后,张缉到东莞郡(山东莒县)做了太守,按照惯例,他手下带了几千人的士兵。在独当一面的时候,号称通晓军事的张缉却暴露出他自己致命的缺点: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带兵带人都一样,那就是要团结人,可是张缉领兵以后,光记着曹睿夸自己是未来巨星那些话了,除了敛财和找手下的毛病,他什么实惠事儿也没做,手下人一提起他,不是哼哼就是嘿嘿,没有人说他的好话。
然而,底层人的意见,自然是无法反映到洛阳城里头去的,洛阳的名士权贵们,还都认为张缉是个实干家,张缉的名声,也就一直保持着虚假的美好。公元252年2月,在经过认真的选择之后,曹芳立张缉的女儿做了皇后,张缉鸟枪换炮,成了当朝的国丈,光荣回京,做了挂名光禄大夫(国务顾问)。
张缉本来就认为自己神力非凡,如今一夜成名,自然更是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在他认为,自己已经是皇帝的老丈人,这曹魏帝国的天下,自然也有他的一份了,本着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精神,张缉好几次给皇帝写信,陈述他讨伐吴蜀、一统天下的大志,好像这曹魏帝国里,就他一个人能够匡扶神州了。
但张缉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现在的曹魏帝国,不是他的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