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任务,就是兼职伺候曹操的二儿子曹丕,这个曹丕,就是日后曹操的继承人、曹魏帝国的第一任皇帝。
公元215年,刘备和孙权因为荆州(湖北湖南)归属问题发生大规模争斗,曹操趁着这个机会,率军征讨盘踞在汉中地区的张鲁,司马懿也随军参战,扮演的仍然是作战参谋之类的角色。在张鲁逃走之后,司马懿找到曹操,向他建议说:“刘备用欺骗的办法,出兵把刘璋的地盘儿给夺了过来,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四川人都不服气。现在他在四川立足未稳,又跑到荆州区和孙权争夺江陵,这个机会决不能错过。现在,我们已经攻占汉中,益州的军民一定惊恐万分,只要我们乘胜追击,刘备一定会土崩瓦解,您就能建立更大的功业。圣人不能违背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啊!”
司马懿对于当时形势的看法,绝对是一针见血,他所建议的计策,也同样是刘备最害怕发生的情况。事实上,当刘备正在荆州和孙权大打出手的时候,只是听到曹操将要进攻汉中的消息,就立刻和孙权和谈,把荆州的东半边儿交了出去,然后立刻快马加鞭的跑回成都。
遗憾的是,这么利害的一条毒计,久经沙场的曹操居然没有采纳。当曹操听完司马懿的话,只是微笑了一下,说出去那句著名的宣言:“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西,还想得到蜀地。”后人们根据曹操的这句话,得出了“得陇望蜀”,专门用来形容那些贪心无度的人。至于曹操不肯继续进攻的原因,后人们归纳了很多种,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曹操开始越来越加紧建设自己的天下,在这个过程中,他和自己内部亲汉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为了大后方,他不能长时间的在外远征;另一条原因更简单,那就是:曹操老了,受不了打仗的苦了,英雄迟暮之所以让人感慨,就是因为不复当年,年老的曹操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铁打的英雄了。
曹操虽然没有听司马懿的计策,但是对他敏锐的战略眼光大为欣赏,对他也更为器重。后来四川形势的发展也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因为汉中太重要了,如果曹操占着这里,刘备的头上就会永远都悬着一把利剑,最终,他下定决心攻占汉中,在曹操离开汉中不久,就对汉中发动了持续的进攻。最终在四年之后,刘备全面攻击汉中,等到曹操赶去救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永远失去了这个进攻成都的桥头堡,等到曹家的军旗再一次插在汉中城头上时,已经是将近半个世纪以后的司马昭时代了。
公元216年,曹操进封魏王,在第二年,他最终确定了曹丕做继承人,也就是魏王太子,而司马懿则被任命为当太子中庶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