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暂的蜜月时期

)。

曹爽的第五位高参,叫毕轨。

毕轨,字昭先,他的父亲毕子礼,在曹操时代曾经担任过典农校尉(武装屯垦司令)。

曹睿还是太子的时候,毕轨曾经在他身边担任文学(文化顾问),没过几年,就到地方上去历练,等到曹睿即位以后,毕轨因为是老属下,就立刻回到朝廷当了黄门郎(皇帝秘书侍从),在曹睿身边当值。因为和曹睿关系好,他的儿子还有幸赢取到了曹魏皇室的公主,毕轨也因此成了皇亲国戚而更加受到重用,出任并州刺史(山西)。

当时,并州是边境省份,遍布匈奴、鲜卑等等各种少数民族,民族矛盾、官民矛盾本来就是十分复杂,毕轨上任以后,只知道捞钱耍横,结果搞得当时已经归附曹魏帝国的鲜卑族首领步度根,愤然起兵叛变,并且和国外的鲜卑同族汇合,一起侵扰整个北方边界。毕轨一看这种情况,不顾敌人军力雄厚,硬是派大军追出国境,结果在楼烦(山西宁武)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

当时还是中护军(中央禁卫军副司令)的蒋济一看这种情况,就立刻给曹睿写信说,毕轨虽然非常有文化有才干,但不是安抚一方的人才,让他呆在各民族混居的并州,一定会出乱子,为了保持他的名声和富贵,不如把他调回朝廷担任高官。曹睿死了以后,曹爽把毕轨调回了禁卫军,让他当了中护军,不久又让他担任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从这一系列任命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曹爽因为毕轨有出镇边关的经验,所以一直侧重让他参与统领首都附近的军队,如果说曹义、曹训重点是统领洛阳城内的禁卫军,那么毕轨主要就是带领洛阳及其周边的地方军,三个人两内一外,构成了曹爽直系军队的主力。

通过这一系列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曹爽身边的高参,甭管姓什么叫什么,全是一帮士族子弟、而且都以名士自居,别说平头儿百姓了,就是一般的官宦子弟,在他们眼里都不入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曹爽从来没有到地方上去历练过,所以他的好朋友,也只能是一些士族子弟,而且大多数也像曹爽一样,光会混官场,没有经过什么实际历练。这样,从一开始,曹爽一方就落了个华而不实的名声,尤其是在曹魏帝国那些老臣们看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曹爽最欣赏的人都是这么一帮人,曹爽本人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曹爽周围的这帮士族子弟,虽然自视清高,但实际上的行为做派,却非常不咋地,很有种小人得势的感觉。何晏担任吏部尚书(人事部长)以后,全凭自己的意愿提拔罢免官员,拍他马屁的他就提拔,只要敢对他稍稍提一点儿反对意见或者有新

(本章未完,请翻页)

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