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霸主

第39章 贤内助

,萧枫看时候不早,便告辞离开了。

待萧枫走后,雷坡不禁自喜道:“查先生,这部《寻秦记》写得不错,很有商业价值,咱们得先好好的炒作一番才好啊。”

金镛知道雷坡对作品的商业价值看得很重,随即笑笑道:“怎么炒作,你看着办吧,这方面你可是专家啊。”

却说雷坡当年担任《明报周刊》的主编时,本来在此之前只是《明报》娱乐版的编辑,当时《明报》的娱乐版只有六条字,版位不多,甚至图片也欠奉,雷坡便编访一脚踢,而自己还不会摄影。在这种劣势之下,雷坡却异军突起,他不像其他报纸那样,只刊登正面报道消息和图片,而是以“柳闻莺”为笔名,专门写内幕文章。因为他观察力锐利,文章俏皮轻松,并且时常把日常用语加插进去,创出另一种“三及第”风格。不但受读者欢迎,连影剧圈中人也争相传闻,“柳闻莺”也就成为煲水和八卦新闻的祖师。所以金镛才会说雷坡是炒作方面的专家了。

雷坡闻言,哈哈一笑道:“那我这就下去安排了。”

第二日,《明报》头版大标题写道:“九阴九阳”及“大侠风清扬”作者萧枫转投本报,全新大作《寻秦记》明日隆重登场!正文篇幅数百字,简单介绍了一番萧枫本人如何年轻才俊,然后就是将《寻秦记》渲染炒作一番,道明金镛大师对其极高的评价,着实让万众期待之极。

接下来几日,随着《寻秦记》的刊载,不得不说《明报》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之大,刊载头一日,因为有了先天的宣传,《明报》销量从近日来的十八万份,一跃突破到了二十万,而五天之后,销量便已达到了可怖的二十五万份,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随后,各大报刊俱是眼红之极,都是借着此东风争相报道关于萧枫和《寻秦记》的信息。

《东方日报》报道:《寻秦记》为武侠小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以创新的模式与全新的视角,打造了一个不同与以往的武侠世界。所谓创新的模式,就是穿越时空这种科幻小说中的桥段,被运用到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当中。所谓全新的视角,就是以一个现代人的视野,探究,寻觅,解读古代社会,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同主人公般一起遨游古代,而没有古今的巨大距离感。

《星岛日报》报道:萧枫先生真是个对历史很了解的人,这种了解不只体现在对于事件进行的把握上,更多的其实是透过历史,结合了政治与人类的思考。萧枫先生最近的两首诗作(热爱生命和见与不见)和《寻秦记》足以看出,续写金镛旧作只是作者一时兴起玩乐而已,如今才见真魅力!

《南华早报》报道:《寻秦记》是一部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

《香江霸主》

¥0.00

暂无内容
重新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