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亲王把白大仙给自己的信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而后用手摸了摸胡须,眯着两眼想了想,再睁眼瞅瞅眼前那位送信的年轻人,这才满怀心事地问这位白大仙的高徒看没看过这信?那徒弟就说来时师父特别交待,让自己直接把信交给王爷,师父说这信的内容只能让王爷一个人看才会灵验,除此之外,谁看谁就会有性命之忧。
啊!淳亲王闻听此话不禁内心一惊,他抬起眼皮,重新把此人打量了一番,见他神态自若,真个是一副平静无私的模样。淳亲虽稍稍放心,但他还是忍不住再问一句说你师父当真是这么说的?那徒弟见淳亲王如此问他,表现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好不犹豫地答应一声。见此人回答干脆,且面色坦然。王爷这才有些相信。他掂了掂手中的信,自语道:“很好。”话毕,即吩咐管家给赏。至此,王爷对大仙的能耐是深信不疑。因这信中所写,正是他们王府家中难言的秘密。这事除了太医院的一位心腹太医知道外,几乎没有外人知道的。而今这大仙却能一言道破天机,足见他的道行之深。而今这大仙自己不来,想必他早已料到:如若此事当面说破,自己肯定不会放过他。现在他让这位徒弟送信来,又如此安排,当真是料事如神。
如此一来,自己也就没有必要杀掉这位一无所知的年轻人了。
管家领着送信的年轻道士走后,淳亲就拿着信犯开了思量。那么究竟这白大仙给淳亲王都写了些什么,而让他如此心神不宁、思绪翻腾?
信上说王爷的儿媳妇生不出孩子,既不是大公子的原因,也不在大公子的这几房女人身上,而是祖陵风水太盛,影响了子脉的扩张和繁衍。正所谓物极必反,才至王府九代单传,而至十代苟延。如不改弦易辙,拓宽姻亲的单一模式,则香火危矣!信中嘱其要勿纳北女入室,只选南国佳丽。如遇芳龄一十有六,生在秋冬庚辰之时则为最佳。
信中所言句句切中要害,不能由他不信。大清自世祖顺治帝入关立朝几百年以来,为保持皇族血统,立制凡皇家宗亲一律不许与外族结亲。所以,但凡阿哥。贝勒们只能在八旗内选亲。为能门当户对,又往往只在王公大臣和亲戚中选。致使姻亲之路越来越窄。其结果常常是选中的无不沾亲带故。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同治、光绪两朝无嗣。可就是这白大仙说的再正确,他淳亲王又如何能堂而皇之地把这弊端公开于朝堂之上,让当今朝廷废除这条祖制呢?不但他淳亲王没有这个胆量,即便有,也会成为众矢之的。不用说皇上和老佛爷不答应,那些王公大臣更不会答应。而淳亲王自己呢,也从内心里不答应。这不明摆着是要破坏皇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