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就坐坐呗。我看书也是打发时间的,像你一样,睡得早自然也是睡不着。”云朗道。
穆翱随手翻了翻书,正好看到云朗的书签,也就是一片树叶,正好插在了诸葛亮那一部分,穆翱兴致勃发的念了一段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可惜啊!诸葛亮只是个好军师,却并不是个好丞相,行军打仗没的说,不过治国方面还是稍逊一筹的。”穆翱依照前世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和研究,实话实说了。
“哦?翱弟认为诸葛亮只适合做军师,不适合做丞相了?”云朗从穆翱的口中听到有些贬低诸葛亮这一位在他心目中视若圣人一般的偶像,顿觉有些不舒服。
“是啊,身为丞相,却事无巨细,全要抓起,全要自己控制,容不得别人说上建议意见,不知道放权,累的自己过度的疲劳,五十三岁便撒手人寰了,而蜀国在那时也是人才济济,诸葛亮完全可以自己主抓重要的事情,将具体的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交给属下去做,法正,费祎,董允等人若是早得到锻炼,蜀国的治理也将会更好。还有一点就是诸葛亮有些不识时务,为了完成刘备的所谓复国的遗愿,六出祁山,弄得蜀国上下财力匮乏,兵将疲惫,也不知道休养生息,终于待到他死后,蜀国被搞得筋疲力尽,再也无力抗衡强大的曹魏,灭国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云朗稍稍的点点头,对穆翱的说法,表示了一丝认同。但绝对不是全面的认同,云朗道:“单论忠义,孔明不逊于关羽。六出祁山为了什么?还不如为了恢复汉室吗?”
“一厢情愿罢了。无非就是刘备沾了个姓刘的光,其实他的蜀国与大汉又有什么关系呢?复国只是为了师出有名,借口罢了。”穆翱道。
穆翱知道,此时的云朗所能看见的也就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至于明朝方才出来的《三国演义》在此时的大胤是绝对看不到的。
“师出有名,这点我是信的。”云朗道:“但若说孔明只是个好军师,不是好丞相,我还是保留我的意见。”
“即便是军师,孔明也有失策的地方。”穆翱继续道。
“失策?”云朗道。
“子午谷可知道?”穆翱反问云朗道。
云朗点点头头。
穆翱道:“若是他能从谏如流,信了魏延,走了那从子午谷直插长安的计策,说不定历史真的又要改写了呢!”
“哪来的这么简单的事情!”云朗道:“别异想天开啦!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