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议事定国策

胤天伦听到“兵变”两个字,心中咯噔一下。恐怕这才是皇兄心底的痛处吧。

“皇兄不必担心,穆家世代忠良,大胤开国元勋之后,眼下穆戎的儿子穆罡还在领军在北疆抗击北胡十八部,府上出了孙子被绑票的事,自然有所行动也在情理之中的。”

“哼。一次是情理之中,如果今后还这样呢?朕担心的不是穆戎一家,而是我大胤立朝以来,世家豪门势力愈发的强势,而我皇室,却日渐式微。如今帝国皇族,除了你,兼任京畿大督统一职,以及皇叔胤赦的威望,其他的,朕去指望胤天朗?胤天威?他们能做什么?”

胤天伦闻听话语,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胤天啸继续道:“依照帝国惯例,两年一度的四大戍边督统朝觐大会,也有五年多未开了,明年朕不管边关局势如何,必定召开。忘了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这帮家伙以也的确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胤天啸说道四大戍边督统,更是一脸的苦涩。

四大戍边督统皆是开国元勋的后裔,当年大胤太祖皇帝胤无极揭竿而起的时候,天下有四家豪门,云集响应,举兵来投。太祖皇帝上顺天命,下领民意,于北疆云州,揭竿而起,流离之民,闻风响应,更有世家豪门不堪大燕暴政,纷纷投向太祖,刀枪剑戟,马匹草粮,无不倾其所有,鼎力相助。世家豪门中人,有东海骆州屠云龙,西域盛州赫连枭,南洋浩州明道远,北疆云州钟野鹰四人,率其家府之兵,乡邻儿郎,并入太祖正道之军,太祖由北向南,兵锋所向,望风披靡。

有了这些世家豪强的相助,在那样一个乱世之中,胤无极便有了强大的军事经济资本,很快便在混战中崭露头角,势力日益强大。而且太祖仁德,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开仓赈济,安顿灾民,故大燕百姓赠太祖之军曰仁义之师。十年征战,胤无极终于得以开国!建国号大胤!以姓为国。

太祖胤无极没有去做兔死狗烹的不义之事。也是他统御有方。对于功绩最大的四位豪门世家族长,他悉数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公爵,封屠云龙为东海大督统,封明道远为南洋大督统,封赫连枭为西域大督统,封钟野鹰为北疆大督统,四位全是拜公爵,世袭罔替!

至此也就有了今天大胤的这样的帝国四边由四位大督统镇守的局面。

胤天伦当然明白隆硕帝心中的苦处,他这个京畿大督统又何尝没有苦处呢?帝都四方边疆有四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公爵,在帝都内,也有不少权贵派,诸如定鼎公穆戎,羽林卫大将军任宝山,尚武堂的夏重山,崇远公薛剑,等等等等。他这个英亲王领京畿大督统实在不是一个好差事。得罪人的事可真是不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