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选址

了。

“司空,你怎么看?”

“臣支撑第三个。”张宜不假思索的回答。

“为什么。”杨信依然平静,这是他的优点,任何事都会听对方说完而不急于打断。

“很简单,大周有律,京城周围五百里不得有王侯封地,圣上迁都之后完全可以收回新都周围的六府封地,然后改封其他地方,这样一来六府必定要迁徙一些子弟,根基会损伤一些,削弱六府的实力,其次也能稳固新都的地位,所以臣支撑第三处。”

张宜说的没错,大周三个国都有两个在北河内地,河阳旧都在北部,京城在西部,有了那条周律的限制六府封地绝大部分都在南部和东部,要是杨信迁都去那里少说也能把六府的人迁走两三成。

“李经,你先回去好好休息几天,然后给朕上一封奏疏,对另外两处的缺点要尽量夸大,至于第三处则优化,十天后朝会的时候朕会在朝堂上和众臣商议,你好好准备一番。”张宜这么一分析杨信再也不迟疑,仅仅是能够削弱六府这一点就能让他选择这里,“春伯,你去内府领一些补品钱粮送到李经府上去,这几年辛苦他了。”

“谢皇上。”李经回府只休息了两天就开始整理自己这几年收集的资料。

十天后半月一次的朝会开始了,群臣林立,人数众多站满整个朝堂,只是杨信一看到那些世家子弟就头大,这些世族虽然人才辈出,但超过九成子弟都是废物,不仅不能为大周做贡献,反而会成为毒瘤,也正是因为这个比例太高这才让杨信决心削弱这些世家的力量,不然大周再富庶也填不了他们的嘴。

“继业元年朕北征北勒大胜而归,深感京城不利调度全国之力,加之京城历数百年风雨许多地方已经不是修复就能完成的,所以朕派李经外出寻找合适的新都地点,如今三年将过李经回来了,他找了三个地方诸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尽管说,言者无罪。”

杨信事先就已经让人抄好了李经的奏章五品以上的官员人手一份,五品以下的人也是二三人一份。

“臣以为,北下河岸之地,土地肥沃,东西皆有险可守,南面有北河水军驻守,北面又有六府军镇守护,新都建成安全无忧,再者此地往来商旅甚多,又比较靠近大周中心位置,利于调度全国之力,况且如今四海靖平已经不需要再将大军屯在北方,应该多注意国内了。”张宜出列说道,这些都是他早就想好了的,都是些事实让人无法辩驳。

“司空之言,臣不敢苟同,四海靖平是真,不过北河之地民风彪悍新都建于此恐怕不稳,倒是旧都高京,处于大周心脏位置,西有群山,南有江州,人口稠密,正好以此为都,比之那个荒地也不知好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