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一大群临时征调过来的民夫和两千名护卫的士兵,我点了点头。人数够了,虽然我选的路不经过双方交战的地点,不过我还是很小心的带上了两千人,因为战事无常,而我从来都认为自己和幸运两字从来都没有什么关系。要是一不小心不但自己没命,到时攻城武器落入敌手,影响战争进程和甚至最后的胜利,那样我的罪过可就大了,这就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啊。再看一下场内堆积如山的用木头和牛皮和铁皮装拼和钉制的攻城武器,其中有攻城楼,攻城锤,渡河板,云梯,遮幔(利用杠杆技术吊着的一块木板,是掩护登上云梯的士兵专用),抛石机,还有铁楸和充当工兵的民夫,真是天上、地面和地下三位一体,我的心里才算安心,因为武器实用与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战争往往会带来科技的大进步,因为随着战争的越来越残酷和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各样适应战场上的武器便逐渐的被人发明出来,进攻有进攻的利器,防守有防守的装备。现在我打仗不用怕别人说是为了给军火商赚钱和给银行家赚取贷款利润,因为这些军械是出自义军控制的手工场,原本连工人都是属于国家登记的匠户,铁匠、木匠等等各类的手工艺者,翻开官府的户籍,立马便能够找到。不过由于经历乱世,很多工匠都不堪重负,纷纷逃亡了,现在平州境内的工匠都是重新招募的。
“参军大人,一切已经准备妥当了,随时可以出发。”一名统制上来报告。
我点了点头:“那么就出发吧,注意掩护,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免得给敌军发现了。”
“是大人,我会叫人看好的。”
吕亭在向阳关北部六十里,之后再过十里便是南部重镇胶池城了。虽然可能胜利就在眼前,但是一想起要奔波几十里路我的心里难免不愿:“天生劳碌命,何时才尽头啊!”
带着一大群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夫,携带这大批沉重的材料,使得队伍走起路来速度很慢,披星戴月的差不多走了十个小时,天都亮了才走完六十里的路,赶到目的地。要不是事先把许多笨重的器械,比如攻城塔楼给拆散了,还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呢。现在的我越来觉得军旅辛苦了,相比之下呆在办公室里和坐在电脑桌前的日子实在是天壤之别。
“大人,前面有我们的兄弟在等待了。”一名统制策马过来向我报告(我处于行军队伍的中间)。
“好好,是谁。”
“是焦鹭将军和薛景明将军。薛景海将军和徐炎将军都还没到。”
“嗯,知道了。肖兄弟,你安排一下,让大家都休整一下。吃点东西吧,大家都饿了”我说。
“遵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