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再次亲征徐州,他委派司马荀彧与寿张县令程昱留守鄄城,一路又是大肆杀掠,一直打到琅邪、东海等地,等他大军返回时,又在郯城以东击败了刘备的军队。陶谦震恐,打算逃回丹杨(今安徽宣城,不是江苏丹阳)老家。正在这时,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迎接吕布入兖州,于是曹*只好撤军,回救兖州。(陶谦运气够好,不过后来他病死了,可能也是因为被曹*吓的!运气最好的当然是刘备,投机成功)
张邈字孟卓,曹*对他那可是真当兄弟看待的。张邈起先与曹*和袁绍都有交往,董卓之乱时,他与曹*首先带兵进攻董卓,后来他带兵追随曹*。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袁绍大怒,指使曹*杀掉张邈,曹*拒绝,张邈甚为感激。在曹*第一次亲征陶谦前,曾对家里人说:“我如果不回来,你们就去投靠张邈!”曹*回来后,去见张邈,大哭了一场。(我估计曹*认为他对张邈有大恩,张邈一定不会背叛他)但谁知道,就是这个受曹*大恩的人几乎把曹*入绝境!
关于张邈为什么要背叛曹*,《三国志》的说法是:“绍闻吕布之拾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我觉得这个说法有些牵强,当时虽然袁绍与曹*的关系还很好,但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我想张邈能做到陈留太守,头脑也不会太坏,不至于看不出吧。难道说张邈真认为曹*能为了袁绍的一句话就杀他?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吕布太猛,张邈估计自己不会是吕布的对手,为求自保,与吕布联手!
张邈的背叛,与一个人的劝说不无关系,那就是曹*早期的智囊——陈宫。陈宫这个人大家肯定很熟悉了,我以前也提到过,但我想大多数人熟悉的是《三国演义》里的陈宫,而历史上的陈宫与《三国演义》中的陈宫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人(辅佐吕布之前)!
《三国演义》中的中牟县令陈宫与历史上的陈宫根本不是一个人,只不过是罗贯中为了更好地说明陈宫后来为什么会背叛曹*而把中牟县令与陈宫合并成了一个人!(历史上是中牟县中的功曹放了曹*,至于这功曹姓甚名谁、跟没跟曹*亡命天涯就没记载了)
说实话,个人认为,《三国演义》中陈宫背叛曹*的理由要比历史上陈宫背叛曹*的理由充分,也更让人信服!但事实就是事实,谁也不能改变!《三国演义》中陈宫背叛曹*的理由是曹*杀了吕伯奢一家与说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们前面也分析过杀吕伯奢一家的可靠程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