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欣赏关羽的为人,但观察关羽的心思,没有久留之意,就派张辽去了解关羽的想法,并羽叹息说:“我十分明白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我受刘将军厚恩,已发誓与他同生死,共患难,不能背弃誓言。我最终不会留在这里,但要立功报答曹公后才离去。”张辽把关羽的话报告给曹*,曹*佩服他的义气。等到关羽杀死颜良后,曹*知道他一定要去,就重加赏赐。关羽把所有曹*赏赐的东西都封存起来,留下一封拜别的书信向曹*辞行,就到袁绍军投奔刘备。曹*的左右将领要去追赶关羽,曹*说:“他是各为其主,不要去追。”
上面这段描述是关羽重情重义最主要的体现(《三国志》《资治通鉴》都有记载),如果我们就这样看看,没什么感觉,但经过小说家添油加醋的加工就不同了,什么“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啦“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啦“千里走单骑”啦。在民间真是家喻户晓,但遗憾的是却是纯属虚构!还有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关羽亡归刘备有没有带刘备的妻子正史上都没有提及,更不要说是甘、糜两位夫人了(但甘夫人为什么后来会与刘备会合,正史也没交代,因为刘备娶甘夫人是在小沛,肯定是在这事发生前。所以《三国演义》的推测就成了合理解释了,不然一个弱女子,如果没关公的保护怎么能在乱世中与刘备会合呢?至于糜夫人后来再未见于正史,估计是在这次被曹*俘虏了的妻子家小之中。当阳长阪赵云救的《三国志》明确说只有后主与后主母甘夫人!)
关羽确实是个义薄云天不可多得的帅才,但他也并非是神,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性格缺陷(以后会提到),之所以后来会成为大家膜拜的“关帝爷”,归根到底在于“忠义”二字。关羽的累累忠义正好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经过岁月的累积和统治阶级的大肆宣传与拔高,我们的“美髯公”成为了人人膜拜的“关帝爷”。
(本章已完)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