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收到的二中通知书终于让爸爸妈妈长舒了一口气,也不知他们高兴的递来递去为什么就是不让我看一眼?
终于念到学杂费1050元的时候让他们停顿了下来。
“怎么这么贵?不是听说才七百多么?”
“哎呀,你没看见外地学生还有借读费200么?”
“那现在怎么办?还差100多啊,我都还多准备了的。”
……
我虽然不知钱是从哪里来,但是我知道上述问题不用担心就行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为我的学费担心过,爸爸妈妈会解决的。
县城的九月依然有这秋老虎的存在,原来这和农村没有什么区别,妈妈亲自借了辆自行车带着被子与我和爸爸同行,原来热火朝天不只是用来形容劳动场面,还是可以用来形容学校收费处的。
果然是县城的中学,三层楼房竟然都有三栋,虽然有一栋是教师福利房,但它并不影响学校的气势,依旧壮观!偌大的*场不仅有篮球场,旁边开了个足球场之后竟然还可以有两个跳远用的沙坑,图书馆,食堂,宿舍一联排的平房应该都超过了100米。果然气势恢宏!
看着教学楼墙上分班的名字和非常不明显的指引,再加上热心人的带领,完成所有手续都还是过了吃中饭的时间。我强烈的要求在学校外一人吃了一碗米粉之后,爸妈把我又送回了学校,塞给我20块钱:“儿子,好好读书,家里是穷,但是只要你能考上,你考到哪儿,爸妈就供你到哪儿,如果是没考上,要花钱去买,你也知道家底,那就别想了。”
妈妈又接着说:“把钱拿好,看看还有什么刚才买漏了的,回头自己补上,回去还有这么远,我和你爸就先回去了,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妈妈眼眶都红了:“星期五要是嫌回家远就去外婆家,我给你把东西都送外婆家去。”
“行了,行了。”我有点不耐烦:“知道了,都说了多少遍了,你们快回去吧,我要去教室了。”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8到12班是这一届初一的五个班,9班的教室门并没有关,闹哄哄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显得很热闹,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熟人或朋友。新的陌生环境应该会使两个只要没有仇恨的熟人都会成为好朋友吧。
刚到教室门口准备迈脚进去,就有个清脆的女童音大声说道:“站住!哪个班的?你叫什么名字?”
我愣了一下,原来是讲台旁边一个只能看见头发的女孩子在发问,我有些恼火,没好气的说:“你谁呀?关你什么事啊?”
“吉老倌,吉老倌,这里这里。”呵呵,有熟人,冯二毛在后面手舞足蹈的朝我挥手:“怎么现在才来?我上午就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