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中南地界有个怀南山,怀南山下有乡镇城池三十六个,其中顶顶有名的便是菱花村。
菱花村之所以颇有名气,一则因为,这村子内外有两个百顷大湖,水源自行经怀南山北麓的淮水大河支流,此地低洼,形成湖泊。从怀南山上俯瞰而下,可见两内外湖首尾几乎相含,犹如葫芦,湖水碧光粼粼,到春夏时节,湖上菱花荷花并开,一片风光旖旎,而湖中又以菱花开得最盛最美,成千上万朵粉紫把湖水点缀的花团锦簇,惹得不少文人贵客慕名前来,湾船于湖上赏花游玩。
菱花村的名气,却又因这菱花是前朝的宰辅大人张灵修最喜爱之物,张宰辅早年购置了菱花村内、临湖的大片土地,造了宅院,闲时作别院小住;待他年事渐高,告老后,便举家迁入这处宅院宜养天年。故人们又称菱花村为宰辅村。
这位前朝宰辅大人,权势极大,门生众多,兼其子官拜左都尉,内外宫佩刀统领,即便老宰辅从朝上退了下来后,每日里前来拜帖、送礼的车马跟从前没什么分别,依旧络绎不绝,硬是把原来菱花村的小路踩成大路,老宰辅索性拿了些银两把这黄泥小路,修葺成白石大路,直修到宅院门前,只是通往村内的路,老宰辅却是无论如何不愿再修。却非钱银上的不舍得,原来是老宰辅不喜外人,二来宅院又是倚村内的内湖旁边而建,临水之上还有直通张家的水道,为安全计,便在村界上树了个牌子,凡外人要游玩,仅可在村外的外湖,非请不得轻易进菱花村内湖。
话说,这老宰辅张灵修,住进了菱花村,把六岁的孙子一并带来,老人喜欢画画,在湖边宅旁修了一道长廊,通到湖上,加盖了一个小凉亭。每日便在这凉亭之上摆上画具,教小孙子临摹湖面的菱花。小孙张涵在祖父调教之下,小小年纪也画得一手好丹青。然而孩童心性,还是爱跑爱闹,长时间像老人一般专心致志,却是无论如何做不到。这日,朝中祖父的几位老友到访,张灵修换好衣冠后,特地叮嘱孙子勤将练画,然后便离开。
张涵开始还依着祖父的叮嘱,画了十几幅菱花图。画着画着,他便开始坐不住了,扔下画笔,往渡口跑去,更是命随从把小船儿划出码头,登上船便往湖心去。
只见越往湖内,密密麻麻的菱花铺天盖地,湖上隐隐有条水路,是往来的小艇特意辟开的。船开至湖心,那里早湾着一条小艇,一个六、七岁的幼童正翘首而望。
“张涵、张涵,我在这儿”,幼童招着手儿。
小张公子见状,忙命随从快快划船,直到两船相靠,也不顾鞋袜,小公子抬脚便往艇上跳去,一把扶过幼童向他伸来的手,嘻嘻笑道:“小苏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