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人手中的沙,不觉间消逝的飞快。人生短短,感觉不到,就一闪即逝了。尤其是那些在温水中的青蛙,日复一日,没什么感觉,一回首,才猛然发现,又一个人生几年已经过去了。所好的是,本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马不停蹄,不懈奋斗的主,不论是李俊飞这些浓眉大眼的正面主角,还是许少雷、周放山那模样的配角。
朱婷婷和陶兮倩各自都回去了,留下了李俊飞和秦思涵、灵儿,继续探寻枫叶山的开发资源。酒厂基本走上了正轨,二牛这小子迅速锻炼成长了起来,他又是本地人,在田建设大儿子大勇这些骨干的支持下,现在在酒厂,已经隐然能够独当一面了。
李俊飞乐得放手,每天和秦思涵、灵儿进山,筹划景区开发计划。酒厂是个起步,打开局面后,李俊飞打算继续拓展农林项目。他自然瞄准了几样:山鸡野猪的养殖、铁皮石斛这些中草药的种植、还有山菌野果这些山货。
就如许少雷所言,其实这个真没有什么神秘的,简简单单的思路,就是看你具体的操作了。种养殖一搞起来,这就行了,要是想再扩大利润,就把产业链再延伸,办几个厂,搞搞深加工。再在这方圆百里内开几个农家乐,整个枫叶山开发的架子就搭了起来。然后就是把枫叶山的景点收拾收拾,搞搞吊桥、索道,铺设山路等等,这些基础建设。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操作上需要耗费大力气。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东西都弄好了,要有客源来,这就要靠炒作、靠宣传了。
这也是李俊飞这段时间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枫叶山转悠了怪长时间了,资料也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李俊飞虽然不能说对枫叶山了然于胸,但是基本上八九不离十的也都掌握了。
现在面临几个急迫的问题,一个是人手,要铺开这么大个摊子,需要大批的人手,这也是现在李俊飞他们所紧缺的,人才队伍。第二个,就是宣传造势,这是成功与否、成功快慢的决定因素。当然,这也是需要提前筹谋,但是后期才会发力的事。
第三个就是不久之后省里将举办的农业产业博览会了。李俊飞收到消息,马上就上了心。这事不单单有经济效益,更有政治效益。抓住这次机会,枫叶山一炮打响,宣传造势上自然效果非常,另一个,真要能在省里摘了牌子,赢得关注,对于独家开发枫叶山,那就有了绝对压倒性的帮助。
奥迪车沿着宽敞的山间公路飞驰,暖风袭来,让人说不出的舒爽。李俊飞思虑着这些,把这几件事排了序,首先还是人手,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嘛。思来想去,李俊飞决定这事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