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本兵并不属于军队编制,他们现在的身份只是在占城港附近工地上干活的日本劳工队,前身是伊藤军团投诚的军队。虽然说伊藤军团一口气投诚过来数万人,但是这样的一支老式军队根本无法满足元老院的要求,因此这数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部投入到军队中去。但是这数万人可是有着实打实的人数在这里,因为之前南安南的南岸军对他们虽然有粮饷供应,但是从来就没有充足过,再加上赵喜敏在发来的粮饷里上下其手,因此伊藤军团的日本兵们不得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建立起了驻扎的堡寨,还在堡寨附近开拓出了大片的农田发展农垦,以填补整个军团在粮食供应上的缺口。
在东方港的粮食供应上其实同样是有缺口的,但是穿越众们运气极好,他们穿越的地方是极其靠近传说中高产占城稻的产地占城,尤其是在一开始时还能直接用资金采购或者用工业品兑换大量的粮食,因此到现在还没有挨饿。但是即便是此刻元老院的农业部已经开辟了占地几乎半个东方港大小的农场,其能够预计的产量还是不能满足此时东方港占城港的人口需要。不过此时这些日本人的到来并不仅仅是添加了几万张吃饭的嘴,倒也同时添加了一批种植粮食与建设新占城港的生力军。
此刻元老院对于占城港的重建计划早已开始了运作,他们派出的主要是建筑部门的一些施工指挥人员,此外就是送去了大量的农具和建筑器材,而人力则是直接从伊藤军团的这些日本兵里招募。
不过一开始东方港的大多数元老对于这些日本兵始终是有些冷眼旁观的态度的,至于原因自然是旧时空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空前膨胀时期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其中更还有不少元老的亲人在那场战争中无辜地失去了生命。这些日本人对于这些元老对自己冷漠的态度也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元老,暗地里不由得更加惶恐,只能以加倍的努力工作来换取元老们的青睐。
这数万日本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劳力,有着建筑和农垦的经验,即便是和元老院此刻所执行的“现代农业科学”有极大差距,他们的经验毕竟还是在那里,稍加培训就能够作为基本劳动力使用。加上他们此刻以百分之二百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为元老院效力的工作中来,这些日本劳工们忽然间就变成了元老院的香饽饽,此刻那些个子不过一米三四,一个个扎着头巾,穿着明显有些偏大的“新式工作服”,脚下穿着“工作鞋”,迈着罗圈腿的日本劳工们在东方港里随处可见,而元老们对于那些动不动会冒出来的“哇嘎达”“哇咔立马西达”也开始不再如同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