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一台锅炉以及烧水保证蒸汽,锅炉和水、煤等都是要占到很大的重量的,这个重量严重影响了汽车搭载物资的效率;第二,蒸汽汽车的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不仅仅是一个司机就足以,而是必须要有专门管理锅炉的司炉以保证锅炉安全,两个人分工合作才能把这辆车开动起来,人力占用过多;最后,以现有元老院工业生产的能力而言,自产的锅炉可谓险象环生,一旦不当心,就可能发生锅炉爆炸等险情——锅炉爆炸堪称航空炸弹一般的威力,执委会对于这种“行走的高脚柜”非常担心,要知道这些车辆往往是要在元老所在的位置附近晃悠的,一旦锅炉鼓掌发生爆炸,产生的结局一定是悲剧。随着占城港以西外籍军团遇袭时一辆蒸汽汽车在关键时刻发生爆炸,彻底打垮了数百人的冲锋之后执委会就彻底禁止了蒸汽汽车的装备和开发。
既然蒸汽汽车不能开发,那么张元的目光就落在了几辆从一开始就被废弃的奇怪车上。这几辆车辆原本是武器开发部门自行制造的产品,上面搭载有一门飞雷炮,可以通过杠杆把火炮灵活地安放在地面进行快速部署,这些车上安装的正是八组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在制造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即便这些“自行火炮”上安装的是八组斯特林发动机,但是功率输出上还比不了一台现在装备在货运型劳斯莱斯上纵向布置的“北极星”斯特林发动机。这个名字是重工业实验室里几个元老讨论设计方案时就决定的,两个加热气缸面对面布置,连杆纵向面对面对曲轴做功,同时冷却气缸和加热气缸呈九十度纵向布置,因为加热气缸较长而冷却气缸较短,这样的部署方法从侧面看就像北极星旗上的北极星一般,因此得了这个名字。
如此布置下,无论是曲轴转到什么位置,都能够有至少一个气缸在做功,保证不会浪费动力。由于现在的斯特林发动机生产者不是之前的军工部门,而是有着“精密机床”的重工业实验室,因此这些经过精密加工的气缸在精度上几乎是碾压那些军工部门临时铸造出来的气缸,所以“北极星”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以前那种八组斯特林发动机输出功率的一倍还不止。
斯特林发动机的优势就在于它不需要燃油,只要有东西在给加热气缸加热就足以保证整个发动机的正常运转。装备了斯特林发动机的车辆只需要沿途打柴,放入到燃烧室里燃烧,就能驱动车辆正常行驶。唯一的麻烦就是气缸与活塞之间的磨损。
斯特林发动机不必燃油发动机,里面没有机油孔可以加入机油进行润滑,因此气缸的润滑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只有两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