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暖瓶风波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上菜!”“喏!”随着太监们的通传声,一群穿着普通太监服饰的人端着盘子鱼贯而入,将一个个装了菜肴的盘子放好在了桌上。

和旧世界轰炸于荧幕之上的各种清宫辫子戏不同,满清的猴子王们为了享受“满汉全席”特地在紫禁城里建立了御膳房,但是在武朝初年皇帝基本上都是吃从光禄寺做出来的饭菜,不过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帝渐渐开始不怎么爱吃光禄寺了,原因倒也没有什么其他,无非是两个字——难吃。

万历朝谢肇淛曾经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意思是说,如今光禄寺做给皇上吃的“御膳”,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的稀奇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然后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按照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玩意,不就是传说中的食堂菜么?搁到现在,让你天天吃食堂,你也会觉得天都要黑下来了,时不常的也要跑到外面去打打牙祭不是?更何况光禄寺的食堂菜难吃可不仅只有皇上一个人有感受,在民间,也流传着光禄寺做饭难吃的传说,《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当时北京城流行的谚语“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其中“光禄寺茶汤”就光荣上榜,可见光禄寺饭菜的难吃程度,在整个京城都出了名。在这样的多重折磨之下,皇帝开始把眼光投向有可能吃到好东西的地方——司礼监。

没错,就是司礼监,这一听司礼监和东厂的公公们怎么就跑去做菜了?当然不是这群东厂公公们亲自下厨露一手,真正负责操办御膳的,是太监们手下的家厨。这些大太监们手握重权,口袋里有充足的银子,但是却没了把家财留给子孙的门路,因此就把大把的银子用在了满足口腹之欲的追求上。所以,无论是哪一朝的太监都醉心于美食,所谓“凡攒坐饮食之际……共食求饱,咤食啮骨……罗列果品,饮茶久坐,或至求精争胜”,他们口味刁钻,可不是平常厨子能满足的。

正因为此,太监们承办的御膳,就比较符合皇上的心意。于是这些亲信太监就包办了皇上的饭菜。在嘉靖年间,一般是司礼监的人管做菜,到万历后期,司礼监都没人了,于是万历皇帝的御膳就由乾清宫管事的太监们做。

这样的习惯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现在,负责天启皇帝饮食的重要责任就落在了乾清宫管事的太监们身上。此刻这些太监们一个个伸头探脑地望着大门口,都在等待着皇帝本人的出现——不过大家都知道他及时出现的可能性不高,皇上喜好木工这事情就连宫外的百姓都知道,更别提这些天天能见到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