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灯!”魏忠贤抬起头望了望窗外,外面的光已经很低了,身边的小太监连忙凑过来将两盏玻璃灯罩的灯放在了他桌台上,然后小心的取下灯罩,从袖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匣子,打开来里面是摆得半满的小木棍,每根木棍的前面都有一个红色的大头。小太监小心地取出一根来,在纸匣子的侧面黑色粗糙纸皮上一擦,随着清脆的嗤响,小木棍的红头便被点燃了,他小心的用这根燃烧的小木棍在灯芯上凑了凑,只见黄色的火苗立刻就在灯芯上冒了出来,旁边便有人同样小心地把放在一旁的玻璃灯罩重新装回灯台之上。房间里很快就被这两盏油灯所照亮了,虽然说屋外依旧是刮着寒风飘着雪花,但是屋内油灯照耀映衬在火光的黄色之下,让人感觉心里都温暖了不少。
魏忠贤看了看这两盏油灯,微微地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髡人的东西的确是好啊!”
这两盏油灯是安南巡抚黄秋生进献上来的,它们出发的日子和安南巡抚建议向髡人借兵助剿的上书出发日子其实是同一天,但是由于这些东西是玻璃制品,数量又多,不可能通过驿站快速运抵,所以只能专门派遣了一支队伍护送,路上花了十多天紧赶慢赶这才送到的京师,名义是髡人的进贡。
这批进贡的东西可谓是新奇有意思得很,除了现在在用的煤油灯和火柴,还有许多新奇玩意儿。让朱由校乐不可支的是其中的两套木工用的量具,虽然说他并不清楚上面的那些刻度具体代表多少,但是能够将十等分对于他这种木匠中的帝王与帝王中的木匠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当时他就想要把这种刻度计量方法直接推广到全国方便木匠施工,但是这种“想当然并且对农业没有半点帮助”的想法自然而然就遭到了群臣的集体抵制,又一次让朱由校早早散朝。其实对于朱由校而言,现在的皇帝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随着东林党被魏忠贤逐渐铲除,东林党的“精神”并没有逐渐消失,反而成为了一种对抗阉党的风范,成为了群臣效仿的奇特风气。任何胆敢跟皇帝对着干的官员都会无端地受到民间的追捧,而官员们想要能留名青史,基本上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孝——这条可以走通的代价未免太大,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个百病缠身的老爹或者老娘才行,还得任劳任怨地照顾个几十年,成本太高成名率也不怎么高,因此剩下的一条路就成了大家都想试试的——骂皇帝。
朱由校不是个坏皇帝,这个多次否决增税增捐的皇帝只是因为不想在朝堂上听到这群没事就对骂互相攻击的官员们争吵懒得上朝,在宫里找个地方做自己喜欢的木匠活罢了,但是这在百姓们眼中就成了不管天下只喜欢做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