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火星庙

雪楼当日动晴寒,渭水梁山鸟外看。闻说德宗曾到此,吟诗不敢倚阑干。

《题宝应》——唐·雍陶

千百年来,运河里流淌的不是水,而是无法泯灭的富贵憧憬和洗不尽的泪水铅华,悠悠千载运河水滋养了两岸人民,宝应城沿大运河南下约10公里,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南窑镇。南窑镇在舟楫繁忙的运河东岸,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经济发达,集镇规模不断增大,深厚的历史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南窑镇是镶嵌在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历史古镇。这个南窑似乎也与烧造有关,清代中期,在本地建起窑厂,盛产砖瓦,因在宝应城以南而得名。南窑,因倚运河而与之有了一种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站在运河大堤上,一侧是运河,一侧是南窑,我们相信,南窑的许多故事,就沉淀在千年运河的河床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窑古镇东南角有一座香火鼎盛的火星庙,有一滩荷叶菱角荠头水草芦苇茂盛的闲塘。

火星庙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为了纪念“火神”祝融“以火施化,为民造福”的德行,祝融掌管火政,与人民的生活非常密切,特别是古代房屋多为草木结构,老虎灶烧柴草,所以容易失火,一旦遭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古人祀奉他,祈求禳避火灾。火星庙位于南窑镇南,南方主火,是火德星君的本位,可见当时选址是经过慎重考量的。每年地方官员会举办火星会,设贡品祭火神。整个仪式有迎神、上香、奠帛、献爵、读祝、送神、望燎等步骤,非常庄重。火星会分大会与小会,大会每年一次,腊月初一备办猪头三牲,供奉火星菩萨,请香火童子念大忏一天,中午吃酸汤饭,傍晚吃酒席,晚上开会。小会每月初一或十五一次,各村自办,一般十二户一组,供一尊“火德星君之灵位”,每户带一份黄元、一挂鞭、一封香,前来敬香磕头,祈求星君保佑不生火灾。农户轮流做东,供一顿中饭。(此风俗一直流传到动荡时期,后来历史变迁,烧柴草变为烧煤炭、烧液化气再到用电,农村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火灾大为减少,火星会也就逐渐停办了。)

火星庙并不大,遗存的火星庙旧址,现存面南坐北的大殿一座和西侧的几间厢房,虽然规模不大,建筑却很有特色,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大殿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5米,用材粗大,单步梁上有寓意太平有象的木雕,墙角有透气孔,屋脊上有隐约刻有“徳合离明,吉孚兑位”八字的砖质斗板。“徳合离明”出自道教《三官经》,离为火,是对火神的赞美。“吉孚兑位”,兑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