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
再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不过,现在的高泽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他自己也自信的很,这一天早晚的事。
看看写写,又拿了几件爷爷的收藏品,都是瓷器,有斗彩、粉彩、珐琅彩、釉里红、青花瓷,对照着书上的说明和讲解,又一次仔细认真的从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以及烧造方法这几方面补充自己的鉴定知识。
经过许多次的观赏、揣摩还有两位老爷子的言传身教,高泽已经能从这几方面着眼,互相联系起来,对瓷器的年代、产地的判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误差了。
就像眼前的这两件明代斗彩的瓷器,一件是明成化斗彩花蝶纹罐,一件是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小巧雅致清丽,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胎体薄如蝉翼,可映见手指,色彩丰富而华贵,让人看了好不喜欢。
斗彩又叫豆彩,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
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传世成化斗彩瓷器图案绘画简练,内容主要是花鸟、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绘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按图案的不同部位,根据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种,最后入彩炉低温烧成。
世人谈及成化瓷,必定会对成化斗彩交口称赞。成化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色结合相成的新工艺、新品位,而使成化官窑瓷器被后人列为诸窑之首(见清人程哲《蓉槎蠡说》)。
而作为“成窑上品”的斗彩更是声誉极重。
虽然明代成化的“斗彩”最出名,然而“斗彩”一词并不是明朝人的称谓。
高泽因为对《南窑笔记》所研甚多,“斗彩”应该是最早出现在这本书里,据史料记载以及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
在明朝的一些书籍中,如《野获编》、《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称之。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为轮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