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叫,就让客人买了这么多。
终于回过神的田木根,开心地呵呵笑着。
“快来看,快来买。又便宜又好用的淘米箩,洗菜筐,针线箩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又大又肥的活鱼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来看一看,来瞧一瞧咯”木言拉开噪子喊了起来。
一会儿,不甘示弱的田菊也跟着喊上了。
田壮右边看看妹妹,又转头左边看看二姐正叫得欢,鼓起勇气,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脸涨得通红。
“三哥,你行的,你试一下,没什么的,别人不会笑话你的。”木言看到,停下喊声鼓励道。
“来看一看,来瞧一瞧。”田壮喊了出来,但声音低得只有旁边的木言听到。
“你看,不是没事的嘛,来,再喊响一点,跟我一起喊。”木言张嘴又喊了起来。
“又便宜又好用的淘米箩,又漂亮又结实的洗菜筐咯……”田壮终于喊了出来。一喊出口就觉得没什么了,一声比一声喊得响亮。
奶奶的童声很快就引来了好多人,这个拿起看看扁箩,那个拿起看看针线筐,都是自家用得上的东西,做得又精致又结实,一听说是不会生虫,可以用个好几年,都想着带上一个。
没用多长的功夫,带来的柳条筐全都卖完了,鱼卖到后来,只剩一条最小的,也被木言用二文钱半卖半送了。
旁边卖桃子的大叔,生意也跟着好了很多,大叔高兴地直笑,拿了三个桃子一定要给木言他们,说是自家树上的,感激托了木言的福,他的桃子也快要卖完了。
赵清娘仔细一算,卖柳条筐四百一十六文钱,卖鱼八十七文,竟然有五百零三文钱,足足半两银子。
原想着集上卖不掉,还要去镇子里走街窜巷卖,这下把一家人给高兴得,直商量要去买些什么东西。
收拾好东西,跟大叔告别,一家人往永清镇的主街走去,要先去锦岚绣坊交绣品。
永清镇主街东西向,气派许多,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干净平整,可以并行两辆马车。路边的房屋皆为双层木结构,斗拱飞檐,木格子窗上还雕着花。
临街的这些房屋全都作了铺面,看过去,有张记面店、李家包子店、陈记成衣铺、竟还有一家杏花村酒家。
锦岚绣坊在靠东头,一路走去,田壮看着那揭开的蒸笼,里面一个个白胖的,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不由咽了口口水。
不知谁的肚子这时咕噜一声响。
“别急!等娘交了绣品,就给你们买吃的。”赵清娘笑道,“我们到了。”
深棕色的牌匾上四个灰黑色的大字,锦岚绣坊,隶书,古朴典雅,透着一种温润的韵味。
绣坊内面积挺大,三开间,全都是通透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