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顾在一份饭局上听说了一个项目的消息。当事人是他的朋友的客户,一个房地产商,手上有些钱,想投资个影视剧,打算就以自己的故事为素材,写写房地产业的兴衰起伏。老顾觉得那个人虽然是有吹捧自己之嫌,但是,题材本身不错。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余娜,想让余娜争取这个项目。余娜也觉得题材是挺好的,但她前些年见多了各行各业赚了钱就想投影视的人,这样的饭局去过不少,这些年也见了不少赚了钱想投影视的人——区别就是他们谨慎多了,但是大部分就没了下文。于是这样的饭局余娜能不去就不去了。余娜感谢老顾有好事想着她,但也诚恳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之谈告诉老顾,让他别轻信这样的事情。
“你来看看呗,听我朋友的意思,这事他这朋友好久以前就提过。感觉挺诚心的。万一要是谈成了,挺大一个项目呢。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老顾力邀余娜,余娜犹豫着,拿不定主意。老顾说的没错,这个人可能是诚心的,项目也确实有谈成的可能。谈不成确实也没什么实际的损失。但反过来说,谈不成的可能性通常会比谈成更大。尤其这几年,资本介入影视圈,手上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谈不成的项目就更多。实际上,大部分时候,都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的心态去的。对于余娜而言,她所需要决定的,不过是要不要看在老顾的诚邀份上,再把有枣没枣打一竿的事情干一会。余娜最终还是去了,理由两条,第一条,实在没有办法拂老顾的诚意。余娜其实也感觉到,老顾还有没说出的话,他如此劝说余娜去,也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增加自己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或许,可以累积些人脉,也或许这也是他的一个项目机会。至于第二条,那是余娜为自己着想了,既然有谈成的可能,那就去看看也无妨,最多是再次参加一次无聊的聚会,听些无味的言语。相比以前对这些场合中不入眼的人、事的排斥,余娜现在心态宽容多了,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听听别人的话,没准能学到什么。
这件事,余娜没有问苏柏的意见,她是想和苏柏说说来着。但是话到口边,又总觉得,其实说不说也无所谓,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征询苏柏。苏柏又不了解自己的行业。就像苏柏也很少和自己说他工作的事情一样。苏柏一般谈起自己的工作,都只是泛泛谈些工作中的常态,最近很忙或者不太忙,公司又有些什么事情之类的,余娜记忆里,苏柏没有谈到过工作中让他特别感到压力的事。但是余娜敢打包票,不顺心的事肯定是存在的,苏柏不告诉自己,因为告诉了也没用。余娜理解苏柏这样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苏柏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