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皇帝下诏由列位文官大臣评定的三甲前十名进太乾殿,再由他亲自考校,以确定一甲前三名的人选。
元睿赫然在被宣召进宫的名单之列。
太乾殿作为皇帝大臣们早朝议事的地方,为了彰显其三国之首的地位,布置得不是一般的富丽堂皇。火红巨柱上刻着张牙舞爪的飞龙图案,青梁琉璃瓦交错密布于大殿顶部,光洁滑亮的大理玉石地板上偶尔折射出冷冽的光,让进殿的士子们噤若寒蝉。
正前方是长而宽的玉阶,分成三段,中间略宽,两侧略窄,段与段之间用紫香玉鼎隔开,玉阶上方最夺目耀眼的,当属那个全天下多数男人都肖想过的金漆雕龙宝座——属于君主的位子。
此时那位俾睨天下的君主正襟危坐于王座,一双看不出任何想法的深邃眼睛淡淡扫过下面才华横溢的‘天子门生’,最终停留在元睿的脸上。
良久,威严低沉的声音从阶上传来:
“不必拘谨,昨日‘对策’之题,你们答得甚好,今日‘射策’,照常发挥即可,朕必公平公允,绝不徇私。”
“陛下圣明。”
士子们齐齐答道,悄悄缓下一口气,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等拿到试题的时候,或是凝眉思考,或是自信一笑。
每个考题都不一样。
有针对治国政策的,‘何以使利兴弊革欤?’
有针对治国之道的,‘宽平抑苛否?更新抑旧否?’
也有针对朝廷腐败贪污现象的问题,不一而足。
每个拿到题目的考生,给予一炷香时间思考,再到御前畅谈,期间皇帝或许一言不发,或许会问你两句,若是将皇帝的问题处理得很好,那你的名次绝对会靠前,且十分有利于日后仕途发展。
但若是慑于皇威战战兢兢半个字吐不出……那大概仅能得个‘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轮到元睿,他倒是自负才华,胸有沟壑。
见题:‘士为四民之首,必敦尚实行,以倡风化,今或务华鲜实,甚者嚣凌狙诈,岂渐摩化导有未至也?抑崇德絀恶,所当劝惩互用欤?’,思索须臾,侃侃而谈道:
“当今天下,应教化与法治并行,且偏重于法治……”
明宣帝凝视着元睿的面容,
这眉目,和阮儿……真是越看越像。
还有……
元睿腰间的双鱼蓝田玉佩,那样式,分明和十多年前自己送给阮儿的那块一模一样。
待元睿说完,明宣帝又问了几个问题,元睿无一例外都回答上了。
诸位贡士一一答完,最终在明宣帝的示意下,由太监指引退出了太乾殿。
出得宫门,众位自诩满腹经纶的士子们终于不再低眉顺目,皆抬头挺胸,笑容满面。
他们是大魏数万名考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