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记铁匠铺出来,周垣和周秋直奔书肆。
自从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作为一门产业,便在大宋朝蓬勃发展开来。印刷术直接或间接地养活了一批书商、印刷工人、造纸坊以及相关产业,让读书人不再为买书发愁。毕昇在后世可谓的大名鼎鼎,但是在大宋朝,却一生穷困潦倒。技术是他发明的,但是技术带来的利益却是书商的。矮穷挫毕昇同志始终在社会的底层徘徊,最终以布衣老死,究其原因,不过的没有功名,没有被社会的主流认可而已。
如果没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对他的记载,毕昇很有可能就成了勤劳聪敏的古代劳动人民之一,没有祭祀,没有怀念,死了就死了,如同草芥。而秦桧同学和他的老婆,死了千年,还有人骂呢,而无名氏连被骂的资格也没有。现在想想,被人骂了一千年,有何尝不是另一类的幸福。所以做人要活得惊天动地,要么流芳千古,要么遗臭万年。能杀一个人,他就是罪犯,能杀一万人,他就是将军,能杀所有人,他就是神仙。所以为人处事,当以烘烘烈烈为上。
活字印刷术,让大宋朝的书籍种类,远多出以前的任何朝代的总和,就连最牛X的大唐盛世,连提鞋的资格也没有。大唐在最牛的时候,不过是雕版印刷了几卷佛经。而在大宋朝,自春秋以来书籍的孤本、手抄本,都陆续被印刷出来。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成熟,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相当精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后代所推崇仿效。除大都汴梁外,尚有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眉山等地,都是刻书的中心。
印刷成本的降低,再加上大宋朝艺术家皇帝的宽容,文人集团的兴盛,让出版业繁荣无二,没有之一。周垣进入书店,在为朱兰儿挑书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挑一些优质的宋版书,送回21世纪。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因其刻印精工和流传稀少,呈现出独具的文献学价值。在后世,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或为治学,或为显富;或珍视有加,或顶礼膜拜:佞宋之风,遂成世俗之画。
“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句老话曾流布帝国的坊间。藏书家和文物贩子争相追逐的宋版书,叫价自然非常惊人。在21世纪,华国上下流行“收藏热”,“宋版书”行情高涨起来。宋版书“按页论价”,每页“底价”至少一万元人民币。恐怕五六十页的一卷的宋版书,至少也得百万以上。
“老多同学,为什么偏偏宋版书如此珍贵呢?”
“主要是物以稀为贵,宋版书流传不多,极为罕见。”多不丹说道,“加以宋代刻印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