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武汉领事馆武官约翰上校与一干同僚,站在院子中,看到在空中盘旋B-17、Bb-24\P-51,“我的上帝,飞行堡垒自从去年7月28日开始试飞到今天,不过一年,怎么那么快就出现在战场上?不、不、不,这种飞机怎么可能有镰刀和斧头的标志?苏联人怎么可能设计出如此先进的轰炸机?”
总领事格林用照相机拍下照片,“我们必须马上向国内反馈。不过在此之前,约翰上校,最好能够查出这些飞机在哪里降落?又是从哪里起飞的?究竟是不是苏联人的空军?如果不是,他们属于中国的哪一支武装?”
“好的,总领事先生。”
苏联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基普洛夫与情报专家叶夫根尼通过望远镜望着天空中翱翔的巨鹰,“伟大的苏维埃万岁,我们红色苏联装备居然有这种如此先进的飞机?”
叶夫根尼是一位资深的军事专家和情报专家,他根本不相信苏联的研发能力。无论是莫斯科的“杜克斯”飞机制。造厂、还是莫伊尔”发动机制。造厂,彼得堡“谢季宁”工厂以及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和空军学院。
以爱尔侦察机为例。仿制英国DH-9A的侦察机爱尔-1,最大时速200km/h,航程750公里。由于苏联早期缺乏良好的冶金铸造工业且无大型锻压设备,所以发动机生产成本较高且寿命较短-仅50小时。直到1930年,著名飞机设计师波利卡尔波夫才设计出侦察机爱尔-5,最大时速230km/h,航程600公里。几乎所有的发动机,都是仿制德国或者美国人的设计。
战斗机福克D11,按照德国专利生产,2而M-6发动机则仿制法国8缸V型。教练机乌-1,仿制英国阿弗罗Avro-504,M-2发动机仿制法国产品。
客运飞机,按照德国容克斯公司专利生产过Ju-21和Ju-F13客机。1927年出厂的伊-3战斗机M-17发动机则仿制德国BMW-6型,液冷式的。
进入30年代之后,苏联的航空部门在发动机研究方面,始终居于英国,美国,德国后面。中国人引进的战斗机伊-5,2台M-22发动机仿制英国BRISTOL公司JUPITER“丘辟特”型9缸气冷式发动机。
而让苏联人引以为豪的战斗机伊-15,M-25发动机仿制美国WRIGHT公司气冷式750马力发动机。
不过苏联航空专家们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1930年出厂的重型轰炸机特勃-3。装有四台,M-34PH发动机。这是苏联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研制,12缸液冷式,功率970马力。
1927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