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博茨瓦纳 下

博茨瓦纳城堡初见雏形。从外观看去,与华夏帝国福建土楼并无二致!只不过是形状有些不规则。因为这个时代水泥奇缺,修建城堡所需的材料,全部就地取材,粘土加上河沙,配上30%的生石灰,以及少量的鹅卵石、石子,便成了最好的三合土。有些地段还加了煤渣和煤矸石。博茨瓦纳有着丰富的煤炭,烧砖之后的煤渣也不会浪费,既可以用来铺路,也可以用来铸城。

五米多宽的护城河,当雨季到来时才能充满水。现在不过是一个四米多深的干涸河沟。跨过护城河大桥,穿过青砖砌成的城门楼子,便进入城区。城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办公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兵营。六层高的总督府前是自由广场,华夏帝国的国旗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城堡建成之后,博茨瓦纳总督邵元武与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黄俊钊,派遣兵团战士到各个部落,要求各地的部落酋长派代表,来参加博茨瓦纳议会,并进行社团注册,否则以后就没有合法的席位。

博茨瓦纳各个部落发展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还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有的已经处于奴隶制。但是,华夏帝国对他们一视同仁,只要拥护帝国政府,对博茨瓦纳自治省政府投了赞成票,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援助。当酋长们在一系列文件上按一下他们的手印之后,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锋利的砍刀和镰刀、穿衣服的针线,钓鱼的鱼钩,就会送到他们的手里。

随着3000多名新移民到来,博茨瓦纳生产建设兵团的实力增大。黄俊钊根据华夏帝国皇帝的指示,以团为单位,派遣官兵深入到各地,修建城堡和定居点,建设集体农庄和集体牧场,开发矿产和森林资源,向帝国本土输送钻石毛坯、象牙、羚羊角、犀牛角、鳄鱼皮以及金沙、白银,用来换取博茨瓦纳所需要的各种急需物资。

博茨瓦纳生产建设兵团农302团,在团长崔为民的带领下,赶着三十辆马车、乘坐300多头毛驴,深入卡拉哈里沙漠,在布须曼绿洲建立了定居点,开发沙漠里面的金刚石矿,铜矿、钾盐矿以及金沙。

卡拉哈里沙漠贫瘠而荒芜。以狩猎和采集植物的根、茎及野果为生的布须曼人,生存艰难。一旦旱季到来,食物和水极度缺乏,这些原始人,就开始以家庭为单位四处迁移,寻找食物和水源。依然处在史前时期的布须曼部族,根本不被外界知晓,仿佛被这个世界所遗忘。

农302团来到布须曼人的领地绿洲时候,恰逢雨季。8万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和稀疏的草原森林,一片葱绿。布须曼绿洲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卡拉哈里沙漠,沙漠是阻碍了其他部族的进入的屏障,但也限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