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分而治之 下

经过一番认真的磋商和讨价还价,清廷使团与帝国政府在友好的气氛中,签订《满洲四旗并入华夏帝国之条约》。

条约规定。

一、满洲四旗所辖的区域是帝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鉴于原先拟定的满洲四旗自治省显得过于狭隘,从条约签订之日起被更名为北新罗省。

新罗半岛以及附属岛屿的各民族,与华夏主体民族地位平等。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从政等方面,享有同等的优势,不应该因为落后之原因受到歧视。

为了促进北新罗省的政治、经济发展,使之尽快融入文明世界,帝国中央政府首先在教育上向北新罗省倾斜。未来的五年之内,帝国中央政府将建设不低于一百座义务教育学校,使那些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的土著居民及其子女,初步达到能够认识汉字和说华语。帝国各国立大学,适当的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学子倾斜,招生的总人数不得低于10%。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于坚持讲自己语言,拒绝使用汉语、拒绝融入文明社会的土著居民,北新罗省政府不得歧视。土人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对于固步自封的土著居民,帝国政府和北新罗省政府还应当设置和划分出保留地,使他们能够保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土著居民普遍存在的食人风俗和猎人头习俗,必须严厉禁止。违反者一律流放黑非洲。

二、从条约签订之日起,清帝退位,不再使用皇帝的称号。代善退位后,将就任北新罗省第一任总督。

作为一个王朝,清朝昙花一现之后,便消失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是在新罗半岛的地方志中,才偶然会提起。

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分属于四个自治州。各州的州长由原来各旗的旗主充任。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分高低贵贱。也不像皇太极时代那样,分什么上三旗和下五旗。

三、为改变落户之局面,帝国政府将大力投资北新罗省的基础建设,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口以及煤矿、铁矿,火电站,水电站等设施。根据北新罗省省政府的请求,帝国政府在五年之内,将斥资修建和扩建五座横跨鸭绿江大桥。分别为:长惠大桥、临江鸭绿江大桥、集安鸭绿江大桥、丹东鸭绿江一桥、丹东鸭绿江二桥梁等。

丹东鸭绿江一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已经由帝国铁道部大桥局开始修建。按照设计标准,桥面的承重能力不低于十吨。通车之后,将大大加快帝国中央政府与北新罗省的人员和物资交流。

长惠鸭绿江大桥连接长白县与惠山县,为钢筋混凝土大桥。临江鸭绿江大桥为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集安鸭绿江大桥为斜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