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在东北出生并在那里成长,然后就考取了功名,在皇太极那里效力。在归顺帝国之前,只在东北那个地方打转,坐井观天,上就连长城也不曾越过。不要说川西南,就是帝都也是第一次来。”
“帝国的疆域很大,从南到北有五个气候带,从东至西有上万里。总是局限在一个地方,眼光会慢慢的很狭隘。以后有机会了,到帝国各地看一看,开阔一下眼界。”
“谢陛下。”
“李参谋长,那你给范总督介绍一下西昌的山川地貌。”周垣对李岩说道,“管理好西昌,如同一场战役。有必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岩来到巨幅地图前,侃侃而谈,“西昌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恰朗多吉峰海拔接近6000公尺,而大岩洞金沙江谷底海拔只有300多公尺。高差悬殊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华夏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因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水平差异很明显,往往山头白雪皑皑,山下绿草茵茵,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以黄茅埂为界,这片山地,以西称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大凉山位于安宁河和黄茅埂之间,南北纵贯数百公里。小凉山指黄茅埂以东的雷波、马边、峨边和屏山一带山地,东西长百余公里。”
“因为构造地貌发育充分,造成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公尺。境内有属大雪山脉南支的锦屏山、牦牛山、鲁南山、小相岭、黄茅埂等山。地形复杂给修路以及剿匪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昌州、威龙、普济等土司以及大大小小的酋长、头人,凭借高山大川的阻隔,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他们危害一方,囤兵作乱,图谋造反。”
范文程感慨道,“云贵川大患,无如夷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而夷疆多与邻省犬牙相错,又必归并事权,始可一劳永逸。”
“辉岳公言之有理,”周垣道,“前些时间,帝国政府的改土归流,平定云贵一带土司、酋长叛乱,帝国中央政府真正实现了有效的管辖,但是,很多不服王化的土夷人还是渡过金沙江,逃到四川比较偏僻的大小凉山地区。随着帝国改土归流的政策进一步的推进,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土司、酋长奴隶主逐步被消除,但是,在大小凉山的腹心地带,改土归流的政策始终未能有效推行,许多土司依旧盘踞在深山老林之中,袭扰帝国的交通线,抢劫车队,掠夺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