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帝国的铁路网 4

在金陵长江大桥,可以看到万吨级的海轮通过长江大桥下的主航道,停泊在金陵港。

至于大大小小的散货船、集装箱船、远洋客轮、军舰,通往上海、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班轮,更是如过江之鲫!

金陵港,早在三国东吴时期,就已成为“江道万里,通涉五洲,朝贡商旅之所往来”的通海港口。在元明两代,金陵港又成了南粮北运的起运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基地。

华夏帝国建立之后,金陵港便成为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全球最大内河港口,没有之一。整个南京港的港区长近百公里,港口沿江两岸布置,50多个码头中,如万吨级深水泊位10个,万吨级以上锚地泊位5个,机械化装卸的煤码头和原油中转码头、集装箱码头各一。

华夏帝国十年,南京港在皇帝陛下的指示下,创立国际港口协会。英格兰,法兰西,瑞典王国,波兰王国、莫卧尔王朝、华夏帝国北美联合省等地的港口,纷纷申请成为正式成为会员港。

作为长江下游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南京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也是万吨级海轮进江的分界点,同时具备海轮、江轮运输以及江海转运、长江转运、铁水联运、管水联运的功能。104国道,长江水运主通道,禄口飞艇机场,甬沪宁输油管道与京沪铁路,宁西铁路,宁芜等铁路共同构成完善的集疏运体系。

一列装满来自北美的牛肉罐头、苏门答腊岛的水果、瑙鲁的磷肥以及北大荒的玉米等物资的列车,缓缓的离开南京站之后,过长江大桥,经安徽省滁州市至合肥市站,开始加煤和水。

17世纪的合肥城,总人数不过万余,虽说是省会,可还不如江苏的周庄镇。

明朝末年的天灾以及流寇战争过后,整个安徽一片哀鸿,犹如石器时代,合肥也不能幸免。一位移民到北大荒的兵团老战士,在晚年回忆道,“崇祯三年,安徽大旱,又闹蝗灾、树皮、草根,观音土皆尽,饥民无所食。寒食节那天,隔壁的老王还没有咽气,他的老婆和两个儿子便开始磨菜刀,准备剁他的肉!母子三人关门闭户,唯恐路人抢他们的食物。人性和道德,在饥饿中慢慢的磨光殆尽,以至于连新死不久刚下葬的坟都让人挖光。|”

“寒食节过后,我带上仅有的30两白银,最后一个离开村庄。整个安徽的人们,要么在路边饿死,对自己的同乡拖走吃掉!要么就走在逃荒的路上。”

“我来到皖北的一个集市。虽说是荒年,但这里人山人海,如同庙会。不过所有的人都阴沉着脸,毫无笑容。大大小小的男娃女娃、男人女人被用绳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