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5点半,位于南京西郊的军马场,骑兵仪仗队的战士们开始忙碌。无论军官还是士兵,都要亲自打扫马厩﹑给马加草料﹑喂水﹑刷身﹐清洁马尾巴和马蹄﹐整理鞍具,培养人和马的感情。马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成熟马的智商相当于6-7岁小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表演场上,人和马之间的默契非常重要。战士们每次骑马和操练的时候,还要十分留意马匹状态。
西郊军马场,有600多匹军马。有三成是华夏帝国皇帝周垣的坐骑大青马的后代,其他的都是纯种的汗血宝马。现在强壮并且全身纯黑的马匹﹐通常只有帝国高级军官才能坐骑。尽管在华夏帝国的很多城市和乡村,轿车很普及,但是包括周垣在内,还是有很多人是马术爱好者。
骑兵仪仗队当中,骑兵穿戴的马靴皮带﹐马匹用的马鞍﹑缰绳﹑军官用的马鞭手仗全归大马营后勤处维修保养。由于马队的军容要求严格﹐皮具不能有任何一丁点的破旧残损﹐所以大马营后勤处细致而琐碎,朴实辛苦,繁忙而紧张,每事都得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地去完成。很少有人知道,引来万众注目的威武神气的皇家马队,背后有多少艰辛?
骑兵仪仗队,每天例行外出之前,都要花一个多小时去检查每个细节﹐盔穗没整理齐﹐会及时被提醒﹐从头盔到马蹄﹐骑兵﹑马匹身上的任何披戴都会被先后反复检查。发现马匹的状态稍有不妥﹐马上会被撤换下去﹐任何金属器件都必须擦磨出光亮﹐甚至不许留下指纹﹐抖篷肩上﹑领子也不能有任何落下的头发﹑头皮。马匹的身上的毛要梳刷得闪亮服贴﹐四蹄不沾尘土。战士为每次的执勤﹐要花六小时去擦整自己武器军服和洗刷马匹及为它们上鞍。只有在百分之一百达到所有要求﹐马队才出发执行任务。
次日,《华夏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华夏帝国皇帝周垣与意大利贵宾斐迪南二世检阅华夏军三军仪仗队的照片。
英格兰王国驻华夏帝国大使馆,英国大使克伦威尔对妻子珍妮说道,“这是华夏帝国三军仪仗队、军乐团第6次换装,而我们英格兰王国的还没有像样仪仗队,欢迎外宾还依靠王府卫队当样子,真是丢人呐。”在这个时空,克伦威尔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当上护国主。在华夏帝国政治避难几年之后,幸运的被查理一世任命为驻华大使。历史就是这么奇怪,一个小小的因素改变,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结局。
珍妮建议外交关系,要一份阅兵式的拷贝,邮寄给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让陛下好好看看,什么叫大国风度?”“这个不着急,我让你看一样好东西。”克伦威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