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帆船航速很低也难以操纵,当遇上强风时,它那庞大的体积亦会容易出现重心倾斜,令船只坍塌。所以绕过好望角时,葡萄牙商人往往提心吊胆。除此之外,拿屋帆船庞大的船身需要很多人同时操作,也因此成为航海家的一种负担。因为船身庞大,又不易操作,拿屋帆船还不太适合行走于狭长的海域,比如马六甲海峡,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在浅水区触礁的危险。
为了满足探险家所要求的经济性,普遍性,操舵性及速度,葡萄牙人建造了一种一百多吨重的卡拉维尔帆船。这种小型的帆船,使用要地中海普遍见的三角帆,转舵性能变得更高,船帆更容易鼓起,速度大幅度增加,同时因为吃水线比较浅,更容易适合大海沿岸及河川的探险。哥伦布在美洲进行探险时,除了卡瑞克型旗舰“圣玛莉亚号”外,更带同两架卡拉维尔帆船“平塔号”及“尼雅号”随行。
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亚洲、非洲建立殖民地后,世界进入大航海时期。各个国家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士兵、奴隶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无论是拿屋船还是卡拉维尔船,都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于是结合了这两类船型优点的盖伦传成空出世。
这种新的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很快成为西方航海大国的海船。排水量从300吨到一千吨,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1588年7月的海战中,英国以吨位较小的“盖伦”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击溃了西班牙海军,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与英帝国的崛起。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英国政府大力扶植造船业,全国上下支持在海外成立特权贸易公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600年在南亚次大陆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业务在南亚次大陆,但英国人对远东贸易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葡萄牙人在与中国的贸易当中,赚得盆满钵满,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人眼红。
1615年前后,英国商人在暹逻、倭国建立多处商馆,并力图发展和中国大明朝的贸易。1634年4月14日,威尔伯爵奉英王查理一世的命令,率领6艘武装盖伦船到达位于南亚次大陆、西濒阿拉伯海的果阿、原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的果阿自治共和国。
一百多年前,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船队在卡拉拉邦的科泽科德登陆后,便转至老果阿地区,并建立一个名为达伽马的落脚点。出于垄断南亚次大陆至欧洲的海上香料贸易的需要,葡萄牙王国派遣舰队司令阿尔布克尔克成功的击败对当地拥有主权的旁遮普土王,占领了果阿城。
葡萄牙人利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