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想象,整天处于冥想状态的杨•卡齐米日,居然偷偷学习了中国的孙子兵法。这是一个传教士托波兰驻华夏帝国大使历克斯男爵带给他的,对他以后的军事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比如,在1633波兰联邦与沙皇俄国争夺斯摩棱斯克战争中,他的才能就得到展现。
即便如此,杨•卡齐米日王子的生活从来也没有一帆风顺过。
他后来参加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因陷入法国作战的战争泥潭而失败。逃亡的路上,又被法国的秘密警察俘虏,关进了巴士底狱,受尽百般屈辱。
华夏帝国耶稣会及时伸出了援手,杨•卡齐米日得救之后,决定加入耶稣会,并被罗马教皇任命为红衣主教。因为杨•卡齐米日对哥哥国王瓦迪斯瓦夫的口头谴责表示反对,还导致了波兰联邦和教皇之间的外交冲突。
耶稣会在100年前由圣罗耀拉在巴黎大学创立并得到教皇的批准。耶稣会会士没有中世纪僧侣的那么死板刻薄,可以不穿僧衣,不过隐修生活,渗入社会各阶层,参与各种活动:开办学校、医院、投资工商业,进行科学研究,出入宫廷,担任忏悔师,积极推进海外传教。其组织特色是中央集权,为半军事组织,仿军队建制,纪律森严。
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以其精湛的数学和天文知识和对中国经典的通晓,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利玛窦,他来到中国之后,制订了一整套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比如:结交中国士大夫和中国朝廷;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人文科学;遵行儒家习俗,尤其赞同中国教徒实行祭祖祭孔礼仪。这一策略为后来大多数耶稣会士所执行。
大明朝万历、天启、崇祯时期,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得到重要人物与知名人士的支持,其中包括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邹元标、焦竑、沈德符、李贽、李之藻、章潢、方以智、何乔远、袁宏道、袁中道、杨廷筠等。其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受洗入教,成为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
华夏帝国建立之后,耶稣会成为仅次于儒教的宗教团体。毕方济、弥格、汤若望、邓玉函、龙华民、罗雅各等耶稣会士,为华夏帝国的开疆拓土和现代科学的对外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然,他们更重要的作用是把华夏文化和儒家思想传播到西方。杨•卡齐米日被囚禁在巴士底狱的日子里,汤若望在华夏帝国驻巴黎大使馆的指导下,为营救杨•卡齐米日四处奔走。
也许因为个性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孤僻),杨•卡齐米日很不适应宗教生活。于是他决定辞去红衣主教的职位,跟随汤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