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皇帝也想办报纸

大明京师,

“号外、号外,满洲鞑子水师全军覆没。”

“号外、号外,登莱巡抚孙大人战绩卓著,攻占旅顺口。”

“建奴镶蓝旗头子阿敏投降后落水而死。”

小报童在街上跑着,挥舞着手里《华夏日报》。

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他已经卖出了两百多份,可以挣到一块钱华夏币,晚上回家就可以吃到肉包。

官军打了大胜仗,朱由检今儿心情特别好,在徐光启和曹化淳的陪同下,微服出宫。

“小孩儿,拿一份报纸。”朱由检叫住正往前跑的小报童。

“给您,拿好。”报童取出华夏日报,递给朱由检,“一毛钱,不要铜板,只要华夏币。”

曹化淳把二角钱递给小报童,“拿着,另外一角是赏你的。”

“谢大爷赏,。”小报童给曹化淳鞠了一躬,向远处跑去,“号外、号外,最新的消息,松江造船厂客轮下水。长江上有了蒸汽轮船。”

“现在铜钱更不值钱了。”朱由检苦笑着摇摇头,“都是那些奸商肆无忌惮的铸造劣币,才造成现在的局面,否则朝廷的铜钱也不会贬值那么大。”

“那些铸造劣钱的奸商损失更大。几乎是血本无归。跳楼跳江的比比皆是。”曹化淳笑道,”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华夏币是用合金做成的,的确是物有所值。”徐光启说道,“现在,很多人家连银子也不怎么用了,出门在外,要么使用华夏币,要么携带汇票。”

朱由检从曹化淳手里要了一枚十元的华夏币,掂量了一番说道,“徐先生,你认为让户部用白银铸造这样的货币怎么样?”

“东家,绝对不可。”徐光启说道,“先不说户部的白银只有几十万两,就是户部有足够的白银,一旦铸造成银元,光火耗

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由检说道,“使用华夏币,各地官府再也不需要把老百姓手里收到的散碎银两,重新回炉铸成银锭,也就没有了铸造过程中的白银损耗,朝廷就可以多了一份收入。”

朱由检这么说不无道理。

铸造银锭的“火耗”,占老百姓总支出的10%到25%。

官府当然不会承担火耗,这些都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的。而这些火耗钱,成了明朝官场的职务消费,聘请幕僚、迎来送往以及吃喝招待。当然也有一部分落到经办人的腰包里。

徐光启曾经感叹,“火耗只收一分就是爱民的好官!”

如果能省下这火耗笔钱,每年也有几十万两银子。

不过朱由检只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如果铜钱和白银淡出了流通领域,华夏币必然成了大明朝的本位币,只能便宜了周垣和华夏军政委员会,对他的统治确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