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况就是如此。
李鸿基的精锐嫡系部队,如刘祖捷和李过之等部都不想一上来就与来势汹汹的敌军正面交手,反派了最近投奔过来的两队人马迎敌。
左军,是叫天王所部两万人。
右军,则是搬倒山所部一万五千人作为前锋。
军中布置,左右两军将如一把钳子一样迎击明军。
当然李鸿基等也不指望这两个部队能够真的抵挡住乃至战胜明军。
只要他们能够略为纠缠住明军,刘祖捷就将率领部下精骑兵从中间如箭头一般穿插进去,一举击溃明军。
把曹文诏对农民军的全胜战绩彻底抹去,也将把关宁铁骑从神坛上永远的拉下来。
正如李垚所猜测的,叫天王和搬倒天两个人投靠你李鸿基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可不是为了冲在前面当肉盾。
当然,李鸿基和刘祖捷等不是易与之辈,自然不会随随便便的部署。胡萝卜加大棒都用上了,就是为了让这两根钳子变成一对铁钳,而不是一对肉钳,送上去就被人吃掉。
戏份都做足了,叫天王和搬倒天二人也只能自认倒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而且官匪不两立,不管怎么说对方剿匪也是把自己这些人包含在内的,拼一下能有好日子过,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得到了李鸿基和刘祖捷等的保证,只要两个人的部队能够顶住一盏茶的时间,消掉明军的锐气,刘祖捷的大军就会如铁锤一般的砸出去。他们都相信,届时呈僵持之势的明军一定会被击溃。
即便是这时候对方出动最后的中军力量来做殊死一搏,大页军仍有杀手锏。那就是李过之所率部五千精兵这个时候也绕道到了对方的后方进行突袭。
到那个时候,曹文诏即使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是再无回天之力了。
看起来计划制订的也很有点模样,如果真的能够严格执行的话,起码是不会收获这样一场大败。
计划没有变化快,或者说,世间没有完美的计划。
即便有,也难有完美的执行。
不知对方是否看出了农民军的布置,或者说是看出来以后也丝毫不在意,总之是对方看到农民军出城迎战应是感到正合心意。
双方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所以这一次的碰撞可以说是一场全力的撞击。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个国家和江湖事态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明军看起来并没有吸取之前失败的教训,队形甚至于显得有一些松散,明显并没有把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的农民军放在眼中。
双方如此大规模的交战,居然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试探性进攻,明军一开始就投入了全部的兵力,几乎是以全军之力冲着挂着大页军旗号的农民军就杀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