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府里这一番闹腾得沸反盈天,最终柳氏还是如愿收拾行装搬出了定国公府。
定国公听着信儿,也只是长叹了一声,也没理妻子的哭闹,自己卷了铺盖暂时搬去了书房去住。
却对二儿子独立出去分府单过没有半点阻挠的意思。
竟是默许了。
自从上回定国公夫人与二夫人柳氏闹翻,之后虽说在定国公的压力下,婆媳二人勉强恢复了表面的融洽,但柳氏的管家权力到底是彻底被撸了。只是接任的四夫人小谢氏能力水平实在不行,偌大一个定国公府,被她管得松散麻爪,到处如个筛子一般。下人们办事懈怠又爱说嘴儿,府里出了这样的大事,只隔一夜的工夫,就从定国公府的深宅传到了外头去。
定国公夫妻还健在呢,继长房世子夫妻分府另过之后,二房又搬出去了。
人家世子不一样啊,那是因为世子的女儿被封了郡主,宫里的皇后担心认的宝贝女儿一个人住不惯,照顾不周,所以特许了世子夫妇一道住过去的。
可二房又没有那样出息的子女,不过是攒了点功勋,获封了个爵位,他就飘了,亲爹亲妈都还在呢就这样一言不合搬去了定北侯府。老爹老娘这是不要了?孝道呢?
听说还把自己亲生的女儿给送走了。
送去了哪里?
送徐芫的人是徐承祖的亲信,事关徐芫的名声,谢氏也好,柳氏也罢,都不会将栖云山放在嘴边,能知道的,也都是她们身边最最亲信的人,又再三叮嘱过不许泄漏风声。
所以外头人只知道徐芫被徐承祖发作送得远远儿的,但具体去了哪里,还真没人知道。
大齐以孝治国,世人将孝义看得格外重。
徐承祖虽有功于国,但他不顾年迈父母直接分府单过的做法颇得非议,不几日,便有御史上书弹劾他。
只是不管人家怎么弹劾,徐承祖始终闭口不言,不反驳,不分辩,不告罪,只抱病在家,谁也不见,也不回定国公府老宅。
只有定国公为儿子说了几句公道话,将徐承祖出府的缘由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朝中再有人逼逼叨说起定北侯不孝的事时,他便捏着钵大的拳头往人家脸上晃,骂道:“老子家里人多屋少花销大,我儿子自己有宅子有地为什么还要蹭老子屋住,吃老子喝老子住老子用老子的?我好不容易把他赶出去自己单过,你小子非要叫他搬回来。尽孝?老子还有儿子,有孙子,缺他的孝心吗?好好好,若非叫他回来,他那房的吃住花销你给我?不多,一个月八百两银子,掏钱!”
妈德神经病啊定国公。
我们是看你儿子不孝顺帮你出气,现在反倒成了我们的不是啊,一个月八百两,你怎么不去抢?别说八百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5